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白酒里的“许三多”
·中国葡萄酒成品位阶层新宠
·茅台推出新款商务用酒
·“韩国酒”超市坐等低度酒“井喷”
·“年份酒”酒龄有些离谱 动辄十年八年多则数百..
·啤酒包装以塑代玻璃的趋势
·全国首家豫酒商社将现身郑州
·西湖啤酒布局浙北 德清新厂成进军上海市场前哨..
·我国保健酒业全速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2007年上半年郑州葡萄酒市场简析
最热文章
·高端白酒涨声快 飞天茅台价格春节前或破两千 24小时内新文章
·“零售潮”引爆国庆白酒市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国白酒的价格飞涨 高端私藏酒夺势而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低端白酒企业如何突围? 24小时内新文章
·品牌强弱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关健因素 24小时内新文章
·川酒企业强势盘踞 省外酒企错位竞争
·品牌效应促鲁酒快速崛起
·白酒投资虽好 但仍需谨慎
·白酒涨价喝不起 四招巧应对
·白酒涨价潮又袭来 洋河股份涨价迎“双节
旗帜广告位
世界的五粮液——行走在全球的中国白酒文化
2010-08-2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在1915年的巴拿马博览会上,一种由五种粮食酿成的中国白酒以其“水的外形和火的内质”,开启了中国白酒文化走向世界的征途。

  80年后,五粮液人再度远赴巴拿马捧得金奖。东京、伦敦、巴黎、波士顿、多伦多,在每一个觥筹交错的地方,虽然充斥着不同的肤色和语言,杯中却都弥漫着同一种醉人的醇香……五粮液作为中国文化符号风靡全球,这是一段值得记忆和延续的传奇之旅。

  世界打开中国白酒文化的一扇窗

  2007年12月末,在风和日丽的美国波士顿哈佛商学院里,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五文化见面会”,吸引了众多的哈佛学子参加。随着中国留学生Alex手里的酒瓶开启,一股清新淡雅的酒香散播了出来。来自美国的女学生 Susan惊呼:“My God,我还是第一次闻到这么香的酒,这瓶酒肯定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吧!”

  Alex一边介绍,一边向学子们传授中国的饮酒礼仪。对于哈佛商学院的学子来说,也许他们永远没有机会读懂包包曲、明代老窖、陈氏秘方的深遂与厚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感受五粮液上千年的文化魅力,还有模有样地学着斟酒、品酒、饮酒,依葫芦画瓢地品味中国酒文化。

  几乎所有老外对于五粮液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感受都是惊人的一致。2008年中秋,在北京一家星级宾馆里,几位外国友人对月飞觞,吃月饼、喝五粮液,微醺并惬意地享受着这种异国文化的奇妙感觉,度过了平生第一个中秋节。

  诚然,当酿造工艺达到极致,五粮液早已不单单靠香气味道来征服全世界。五粮液作为民族工业的代表和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国际友人纷纷通过它,得以了解神秘的传统中国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白酒出口量的90%来自五粮液,2009年五粮液还以品牌价值472.06亿元再度蝉联中国白酒制造业的榜首,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酒大王”。2010年世博会,五粮液再次作为中国文化通向世界的一扇窗口,入选四川馆,将中国文化、传统工艺融为一体,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原产地环境与工艺留下的不解之谜

  在酒都宜宾流传着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解放前,宣纸、景泰蓝、五粮液是当时战败的日本迫切希望带走的技术。曾有一位日本游客在参观五粮液老窖池的时候,脚底下沾上了些许窖泥,小心翼翼带回国后,日本科学家如获至宝。他们利用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分析五粮液窖泥的成分,试图培养自己的“老窖”,但至今都没有成功。

  为什么宣纸和景泰蓝都能够被外国人学走,并且做得同中国如出一辙,却偏偏就带不走五粮液的酿造工艺呢?

  一位法国驻华使节认为,从法国波尔多酒庄的成功,或许可以窥见五粮液神秘的面纱一角。

  波尔多坐落在法国加伦河的南岸,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法国首屈一指。

  和波尔多地区一样,中国的酒都宜宾同样有着不可复制的环境优势。自古民间就有“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的说法。宜宾山水交错、灵气逼人,属南亚热带到暖湿带的立体气候,常年温差和昼夜温差小、空气湿度大,恰好位于中国著名的“名酒金三角”地带,其优良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五粮液的酿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先天条件。

  宜宾地区土壤丰富,有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等六大类优质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糯、稻、玉米、小麦、高粱等作物。特别是宜宾紫色土上种植的高粱,属糯高粱种,所含淀粉大多为支链淀粉,是五粮液独有的酿酒原料。这同波尔多的葡萄一样,从酿酒原料上就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除此之外,五粮液的酿造需要150多种空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参与发酵,而适应150多种微生物共生共存的独有微生物圈,只有在宜宾才能找到。即便是同样的配方,相同的工艺,离开了十里酒城,也不可能酿制出如此完美的五粮液。从这里带走的老窖泥在日本酿不出五粮液,正是由于离开了宜宾得天独厚的环境,很多有益微生物就不能存活。

  经济学家郎咸平也曾撰文说:日本人偷不走五粮液,因为它的地理、历史、文化都是不可复制的。这种原产地资源的稀缺性,也成为五粮液在全世界供不应求的重要因素。

  民族企业与国际品牌的双重社会责任

  2010年世博会前夕,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强震。正在紧锣密鼓准备参展世博会的五粮液,听到这一消息,连夜召开了紧急动员会议,在将物资、路线、困难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后,从运输班组抽调出了40辆车、80余人组成救援运输队,满载价值1500万元的物资前往灾区。

  在这场跨越两省1600公里的千里爱心传递中,五粮液救援运输队迎难而上,穿隧道、越雪山,在行进中互相帮助,在夜路中保障安全。沿路穿越二郎山、折多山、马尼干戈大雪山,将物资安全送抵玉树灾区。

  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长唐桥对公司中层管理者说,“参加世博会对于五粮液来说固然很重要,这是我们作为国际品牌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绝佳平台与时机。然而,同时作为一家民族企业,五粮液对国家对同胞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要。一个一流的国际品牌更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付出更多的义务。”一番微言大义,发人深省。

  五粮液酒厂从1981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到1985年进一步深化质量管理,形成了从原材料到销售终端的质量安全全覆盖体系。一瓶五粮液从原材料到销售终端,要经过36道质量“关键点”以及由“36道防线”衍化提升的10个关键过程和72个专检点,完全符合甚至超出了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2009年9月,五粮液荣获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2009年四川省质量管理特别奖”,这是五粮液在质量方面得到的又一次认可。在国内,五粮液两次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成为我国酒类行业中惟一两度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的企业;在国外,五粮液是中国白酒行业中惟一两获巴拿马金奖的企业,这也是它广受国际主流消费者认可的质量保障。

  这种对产品的高度责任心,使五粮液赢得了整个行业的认可。而五粮液对社会的责任心,则赢得了整个社会的尊重。每一年历历数来,不胜枚举。

  2005年五粮液将拍卖限量纪念酒的50万元,捐给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湖北江岭县、广东湛江市建起希望小学。

  2006年4月,五粮液纪念酒第“0009”号以88万元的价格卖出,全部款项捐赠希望工程。10月,五粮液一次性捐赠500万元,用于救助宜宾市的弱势群体和受难群众。

  2007年五粮液荣获该年度四川省“十佳慈善企业”称号。五粮液与屏山县扶贫开发办携手,扶持屏山县红丰村顺利脱贫。

  2008年1月,五粮液联合红十字会,捐助救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5月,汶川地震后,五粮液连夜派出28辆货车向灾区运送生活必需物资,并陆续捐款捐物达7000万元,其中捐款3150万元援建的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项目,已于2009年9月投入使用,最后两个项目食堂和运动场即将在今年8月份完工。当年,五粮液获得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中最高级别的国家政府奖“中华慈善奖”,同年被《华尔街日报》评为“中国十大最受尊敬企业”。

  2009年3月,五粮液3万多名员工自发筹集90万元援建兴文县“五粮液希望学校”。4月,五粮液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决定联手创办“五粮液科技·久久励学基金”。

  2010年4月7日至10日,公司历时40多小时,专车日夜兼程2000多公里奔赴灾区,将饱含五粮液人深情厚谊的43万多瓶“爱心水”送到全国干旱重灾区——攀枝花人民的手中。

  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五粮液入驻的四川馆引来一群特殊的孩子——抗震小英雄。在四川馆醒目位置的川酒文化展示区前,一位已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小英雄说:“看到家乡的山水非常亲切,尤其是看到五粮液就好像看到了家乡的亲人。”这是一种已经融入血脉的信任、热爱与尊重。

  据了解,四川省正在打造“中国名酒金三角”,为中国白酒企业走向世界舞台带来新的契机。随着世界越来越多地了解中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中国传统工艺的五粮液,将会创造新的历史,让中国的五粮液真正成为世界的五粮液。

上一篇: 今世缘酒业斥资冠名央视新栏目《平安中国》
下一篇: 华夏酒报:四川固态法小曲酒新标准出台
【 收藏到:365Key 新浪ViVi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打印】 ↑回到页首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酒库管理与勾兑技术交流会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