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白酒里的“许三多”
·中国葡萄酒成品位阶层新宠
·茅台推出新款商务用酒
·“韩国酒”超市坐等低度酒“井喷”
·“年份酒”酒龄有些离谱 动辄十年八年多则数百..
·啤酒包装以塑代玻璃的趋势
·全国首家豫酒商社将现身郑州
·西湖啤酒布局浙北 德清新厂成进军上海市场前哨..
·我国保健酒业全速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2007年上半年郑州葡萄酒市场简析
最热文章
·高端白酒涨声快 飞天茅台价格春节前或破两千 24小时内新文章
·“零售潮”引爆国庆白酒市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国白酒的价格飞涨 高端私藏酒夺势而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低端白酒企业如何突围? 24小时内新文章
·品牌强弱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关健因素 24小时内新文章
·川酒企业强势盘踞 省外酒企错位竞争
·品牌效应促鲁酒快速崛起
·白酒投资虽好 但仍需谨慎
·白酒涨价喝不起 四招巧应对
·白酒涨价潮又袭来 洋河股份涨价迎“双节
旗帜广告位
品牌豫酒3月涨价 赊店四款产品每瓶涨10元
2008-02-28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背景新闻: 五粮液零售上调50元 茅台一年来已涨价8次

  高端白酒涨价 茅台五粮液河南“竞价拼涨”

  今报郑州讯日前,各大豫酒企业开始正式涨价。这是自去年茅台、五粮液争相涨价之后,豫酒首次提价。相关人士表示,本次豫酒提价并非跟风高端品牌,而在于扩大利润,增加营销投入,抵御外来品牌入侵。

  据河南赊店酒业有限公司(下称赊店酒业)透露,将于3月1日起提高部分产品价格。提价产品涉及56度和52度中国赊酒以及5#和6#赊酒四款产品,每瓶提价10元。

  对于本次提价,赊店酒业副总经理李强表示:“提价是为加大营销投入做准备。”

  对于此前业内盛传原材料涨价导致白酒提价的说法,李强认为,目前粮食涨价幅度已经超过30%,包装材料价格涨幅也超过10%,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低端品牌造成很大的成本压力,但对于中高端品牌而言,可暂时消化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因此,大部分豫酒厂家提价的重点为售价100元~200元的品种。

  赊店酒业并非本轮豫酒涨价的“始作俑者”。据了解,宋河已经于去年白酒旺季来临之前提价,四五酒业也提价近20%,另外,宝丰部分产品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涨,林河酒价格涨幅也在10%左右。

  实际上,在去年茅台、五粮液一波又一波的涨价风潮中,豫酒一直在犹豫中观望。

  据悉,去年53度茅台飞天酒从400元/瓶涨至近800元/瓶,而52度五粮液也紧随其后,价格上调了200元~300元。此间,有媒体表示,高端白酒价格上涨,为豫酒等地方品牌的提价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但豫酒却一直“按兵不动”。当时省内一白酒行业资深人士曾解释说,就品牌力而言,豫酒不像茅台、五粮液可轻言提价,一旦提价消费者不认可,豫酒可能会失掉已有的市场。

  但此次豫酒为何又大胆提价呢?李强认为,目前豫酒最大的对手洋河蓝色经典、郎酒、西凤等中档品牌已有强攻河南市场之势,豫酒在本土市场只剩下1/3左右的市场份额,因而豫酒本次提价最大的意义在于扩大利润,从而增加营销费用投入,抵御外来品牌。(东方今报)

  原材料涨幅接近两倍 燕京啤酒已确认涨价 国内啤酒企业酝酿再涨价

  啤酒企业成本上涨正在形成“多米诺”效应。继年初啤酒企业纷纷提价转移成本压力后,啤酒生产涉及的原料、辅料、能源、运输等环节的成本价格继续攀升,国内啤酒企业已经计划进一步上调产品价格。

  日前,在某网举办的“中国制造全国行”巡访活动上,燕京啤酒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燕京啤酒76个产品中,涉及价格调整的只有5个,下一步公司还将有一部分产品陆续提价,比如旗下的6种易拉罐产品,精装啤酒也还要再涨价。国内另一家啤酒制造巨头青岛啤酒方面昨日也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确实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并未明确是否会进一步通过涨价化解这部分压力。青岛啤酒在今年已经大幅提高部分产品价格。

  我国是世界上大麦的最大买家,购买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一半,其中60%用于啤酒生产。此前,澳大利亚干旱导致啤麦减产,啤酒公司的主要原材料澳麦的进口价格从早期每吨170美元的价格,在今年2月份达到每吨500美元,涨幅接近两倍。业内预计,啤麦价格将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但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认为,随着国内大麦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原材料因素对啤酒市场价格的影响力将逐渐减弱。据悉,目前,燕京公司已经计划增发募资准备在内蒙古、新疆设立大麦生产基地。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从另一角度解读,原材料价格上涨对行业也会产生利好影响。尤其是当大企业借助市场及品牌优势转移消化成本压力的同时,可能对其他啤酒品牌进行新一轮整合。
上一篇: 广告战略力促白云边做强做大
下一篇: 雪花促销拉开京城啤酒战序幕
【 收藏到:365Key 新浪ViVi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打印】 ↑回到页首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酒库管理与勾兑技术交流会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