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白酒里的“许三多”
·中国葡萄酒成品位阶层新宠
·茅台推出新款商务用酒
·“韩国酒”超市坐等低度酒“井喷”
·“年份酒”酒龄有些离谱 动辄十年八年多则数百..
·啤酒包装以塑代玻璃的趋势
·全国首家豫酒商社将现身郑州
·西湖啤酒布局浙北 德清新厂成进军上海市场前哨..
·我国保健酒业全速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2007年上半年郑州葡萄酒市场简析
最热文章
·高端白酒涨声快 飞天茅台价格春节前或破两千 24小时内新文章
·“零售潮”引爆国庆白酒市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国白酒的价格飞涨 高端私藏酒夺势而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低端白酒企业如何突围? 24小时内新文章
·品牌强弱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关健因素 24小时内新文章
·川酒企业强势盘踞 省外酒企错位竞争
·品牌效应促鲁酒快速崛起
·白酒投资虽好 但仍需谨慎
·白酒涨价喝不起 四招巧应对
·白酒涨价潮又袭来 洋河股份涨价迎“双节
旗帜广告位
中国白酒泛品牌化批判
2007-12-13 作者:徐振江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白酒从信奉“好酒不怕巷子深”古训,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标王造神运动”,再到今天的“泛品牌化”,忽左忽右,如同雾中行走。

  白酒的“泛品牌化”何解?

  “泛品牌化”将品牌止于口头化、表面化,此其一。

  有一点可以肯定,目前白酒行业对品牌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知,企业也有做大做强的强烈意愿,这是一种理念上的更新与进步,是白酒企业品牌意识复苏的表现。但是,另外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大多数人对品牌的认识局限于“名牌”,将名牌等同于品牌。笔者曾参加过一些研讨会、座谈会,不少白酒行业的权威人士甚至对品牌的认识也还停留在“知名”的层面,对此侃侃而谈。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有专门的评估机构,大品牌的品牌价值评估动辄就是几十亿、几百亿,让人看得眼红心跳。品牌既然是一项资产,它有哪些部分构成?比较权威的说法,品牌有五项资产: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忠诚度、品牌美誉度、品牌的知识产权。将品牌等同于名牌,只是获得了知名度这一项资产,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其作用集中到“让人知道”这一点上。事实上,仅有知道是不够的,没有进一步的认知,详细了解品牌给消费者带来的功能与情感两方面的利益,是难以产生购买的意愿的,更谈不上对品牌的忠诚度和口碑相传的美誉度。此外,品牌独有的知识产权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资产,白酒业就有“杜康之争”、“武松打虎图”等争讼。白酒业曾有一段辉煌的“吃古人”的日子,当地有名人的当然好,实在没有的,也要牵强附会地找出典故来,一时间“某某家酒”满街是,连神话传说中穷得典身葬父的人物也有“家酒”传世!这些不是知识产权的范畴,恰恰是“泛品牌化”的生动注解。

  从名牌到品牌,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一些深入人心的品牌,如茅台酒,在国人心目中就是“国酒”,这个地位至今难以动摇,尽管品牌管理者有进行延伸的尝试,想让它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此来扩大市场份额,但寻常百姓却不会接受:茅台酒是达观贵人的酒,老百姓喝不起!还有一些品牌,是利用现代营销手段造就的,如酒鬼酒,不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还具有较高的品牌附加值、美誉度以及独有的知识产权和文化品位。

  “泛品牌化”将品牌止于更换名称,此其二。

  曾经接到过一位做酒的老板的电话,让我为其产品做策划。这是个很独特的产品,白酒,但添加了葡萄;名字,“明天会更好”。白酒加葡萄,明天会更好,这的确是不同凡响的创意。在经过一次电话沟通后,便不了了之,至今也没听说上市的消息。还有一个例子,某厂的酒不好卖,请高手来策划,高手的策划是改包装、换名称,新瓶装旧酒……这就是泛品牌化状态下的一些表现,将品牌与品牌名称混为一谈。于是,酒厂厂长的某一个梦境,或者是生活中的某一个景象,或者是某个社会热点,都可化作一个酒的名称,经过包装后推而广之,一个伟大的品牌诞生了——于是,当某些电视剧还在热播时,与其同名的酒就出来了;于是,大酒厂的产品系列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据说某酒厂的子品牌达上千个;小酒厂的品种也层出不穷,大有当仁不让的架势;于是,市场上的各种名称的酒以及跟风的假酒之多,没有任何一家权威机构能够统计出来,酒的包装千奇百怪、奢华成风,让很多酒民喝完之后“呸”一声:花钱买包装,这酒却能淡出鸟来!

  在“泛品牌化”的大气候下,品牌就与酒的注册名称划了等号,因此从理论上来讲,任何被赋予了一定含义的名称都可以当做品牌来推出,既然命名者希望因为“明天会更好”的祝愿而打开消费者的腰包,那么“常回家看看”就可以做成孝敬父母的礼品酒;既然酒场上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一口闷”,那么“一口闷”牌白酒也可以促进酒的销量;有了中国人的福酒,还应该有寿酒、升官酒、发财酒、金榜题名酒……中国人善于讲吉利话,吉利话的花样又及其繁杂,为各种各样的酒的诞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发想点。这些酒的所谓“品牌”是属于命名者的,而不属于消费者,利用噱头与讨口彩在市场上自我欣赏,最终因为缺乏文化品位与附加值而顾影自怜,被更多的后来者所淹没。

  噱头与口彩本意是讨巧,但往往弄巧成拙,暴露出这种做法的弱点:一是对消费者的轻视,一相情愿地认为酒民会接受形形色色的美好祝愿,并不是针对酒民的需求去开发产品,甚至采用只换商标不换酒的愚弄手法,新名称可能会吸引酒民的眼球,但糊弄不了酒民的嘴巴和感受;二是营销策略的江郎才尽,在浅显的层面大做文章,甚至用“俺×喝得酒”来套近乎,快堕落到自轻自践的地步了。在这里,借用鲁迅先生的一个比喻:君不见公园里的孔雀,开屏向游人炫示其长尾之美,孰料露出了屁眼。

  “泛品牌化”外延为白酒经销商纷纷买断品牌或做OEM,此其三。

  白酒经销商做到一定规模后,不再满足于只为他人做嫁衣,有的买断厂家的某个品牌来独立运作市场;有的因为品牌归酒厂所有,担心有一天会受制于厂家,索性自己注册商标,找个酒厂做OEM。酒厂必须“冒烟”才能生产出成品,买断品牌或OEM则属于“不冒烟”的,他们的精力集中在怎样快速把酒卖出去,以实现获利的最大化,因此也成为“泛品牌化”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并裹挟着更为明显的急功近利为之推波助澜。在白酒市场里,这支力量将所营销的产品当做赚钱的工具,而较少考虑在品牌培育上进行投入,这些“品牌”的使命也必然是阶段性的。

  酒厂与经销商所达成的这种默契,从各自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无可厚非的,所谓甘苦心自知,不应受到指责,但从未来角度看,则只能是权宜之计,想想最终的结果也是心知肚明。

  白酒“泛品牌化”的路有多长?

  “泛品牌化”的乱世时代还将是漫漫长路。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强,随着替代品的增加,白酒总体上将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忠诚的酒民的存在,白酒又会有比较牢固的阵地。未来的白酒市场,再强势的品牌也不会形成垄断,再弱小的品牌,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泛品牌化”现象越严重,忠诚酒民的选择也越理性,甚至增强其忠诚度——有一个事实永远无法改变,“好酒不怕巷子深巷”,这并非过时的陈腐观念,而是白酒存在的原点。

  作为一个阶段,“泛品牌化”过去,未来的白酒终将回归到“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古朴时代。

上一篇: 河南地产酒暂无涨价打算
下一篇: 五粮液两款白酒15日起涨一成
【 收藏到:365Key 新浪ViVi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打印】 ↑回到页首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酒库管理与勾兑技术交流会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