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白酒里的“许三多”
·中国葡萄酒成品位阶层新宠
·茅台推出新款商务用酒
·“韩国酒”超市坐等低度酒“井喷”
·“年份酒”酒龄有些离谱 动辄十年八年多则数百..
·啤酒包装以塑代玻璃的趋势
·全国首家豫酒商社将现身郑州
·西湖啤酒布局浙北 德清新厂成进军上海市场前哨..
·我国保健酒业全速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2007年上半年郑州葡萄酒市场简析
最热文章
·高端白酒涨声快 飞天茅台价格春节前或破两千 24小时内新文章
·“零售潮”引爆国庆白酒市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国白酒的价格飞涨 高端私藏酒夺势而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低端白酒企业如何突围? 24小时内新文章
·品牌强弱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关健因素 24小时内新文章
·川酒企业强势盘踞 省外酒企错位竞争
·品牌效应促鲁酒快速崛起
·白酒投资虽好 但仍需谨慎
·白酒涨价喝不起 四招巧应对
·白酒涨价潮又袭来 洋河股份涨价迎“双节
旗帜广告位
中国葡萄酒要积极寻求国际交流
2007-08-30 作者:石磊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国际化是中国葡萄酒行业谈了很多年的一个话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葡萄酒的品质持续提升、品牌文化日渐厚重,加之一批有特点的差异化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国际化的大门对于越来越多的企业敞开。法国朗格多克大区AOC葡萄酒监管协会主席吴乐盟提出,中国葡萄酒要积极寻求、把握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通过种种形式“走出去”,为自身的健康发展积累经验。

  国际交流要立足于中国文化

  吴乐盟已多次专程来中国考察葡萄酒企业、市场的发展状况,对于中国葡萄酒产业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对于当前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表示了高度赞赏。

  吴乐盟分析道,对于葡萄酒生产企业,无论是大力投资基地建设,还是独具创意地开发差异化产品,都表明其目前扎实稳健的发展势头。但除此之外,鉴于中国葡萄酒产业起步晚、标准滞后等现状,要想早日在国际化方面取得成绩,必须加强国际交流,吸收更丰富的国际理念。

  吴乐盟指出,以法国为代表的传统葡萄酒大国对于葡萄酒的未来走势、发展方向都有独到的把握,中国葡萄酒企业如果能积极探寻国际合作,不仅可以从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还可以吸收新的理念,学习新的技术。当然,葡萄酒是一个非常讲求传统的行业,葡萄酒的国际交流不应只盯着“新”事物,还要注意交流各个国家之间传统的东西。同样,中国葡萄酒国际化的过程中,除了在文化、工艺、标准等方面向他国借鉴历史传承的良好基础之外,也要大胆挖掘利用中华文化,寻找其与葡萄酒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灿烂多彩的中国文化对于世界各国人民来说都充满了巨大的魅力,而葡萄酒本身也是一个重视文化的产业,虽说中国葡萄酒在传统底子上有不足,但完全可以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将之装点得与众不同。

  吴乐盟指出,关于葡萄酒文化,实际上它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一家企业的历史血脉,企业文化只能算是其中的一个板块,打造葡萄酒文化最终的目的是从中折射出一个产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世界。还是以法国葡萄酒为例,它之所以长久享誉全球,除了精湛严格的种植、生产工艺之外,通过每一瓶葡萄酒对法国文化的表达和展示也做得非常到位,经过长时间的坚持,葡萄酒已经与法兰西民族的浪漫、高雅紧密结合到了一起,消费者喝一瓶优质的法国葡萄酒就等于领略了法国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

  所以,中国的葡萄酒在走向国际的时候,需要时刻坚持以中华民族的文化为底色,只有把民族特色在酒中充分体现出来,才会令消费者牢牢记住你的品牌。在实施过程中,吴乐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中华民族的文化很博大,想通过葡萄酒将其逐一体现难度很大,更具操作性的做法是研究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识,选取世界范围中最受人热衷的,然后进行策划,将之与葡萄酒营销相结合。

  比如说,中国的餐饮文化是为全世界所盛赞的,巧合的是,法国大餐同样也是饮食当中的“世界级明星”,而法国人卖葡萄酒就特别注意将其与法国餐饮文化相结合,讲究菜品与酒种的搭配,最终将葡萄酒升级成了一种社交礼仪,成为餐饮文化乃至社会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法国葡萄酒业作为法国的文化代表走向了世界各个角落。同样,中餐馆现在也遍布在全球各地,其定位遍及高、中、低端,每天都在向国际社会传播着中国的餐饮文化,但中国的葡萄酒却基本游离在这个平台之外,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吴乐盟认为,目前需要中国的葡萄酒企业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找到中餐与葡萄酒的结合点,找到一种具有标志性的搭配方式,以此为诉求点,借助中国文化,或者具体地说,借助餐饮文化来推动中国葡萄酒的国际化进程,这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做法。

  交流不仅仅是“输入”和“输出”

  实际上,葡萄酒领域的国际交流并不仅限于产品的输入和输出,而是通过产品在不同地区内的流动,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法国的葡萄酒来到中国,必然要受到中华民族文化与观念的影响,这对于以文化为灵魂的葡萄酒来说,等于不断吸取了新的生命力,即便是对于法国葡萄酒这样久负国际盛名的产品来说,在当前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也非常重视利用各种机会去体会文化间的差异,从而力争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这既是法国圣埃斯丹佛酒庄董事长莱丹姆此次来到中国的目的,也是他对于国际葡萄酒产业未来发展的一点看法。

  莱丹姆认为,葡萄酒国际交流不应该仅仅限于产品的出口、进口,或者说这只是一种初级阶段。随着这种沟通交流上升到企业理念、思维方式的阶段时,也意味着两个国家间的葡萄酒合作达到成熟。

  目前,中国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既有来自旧世界的,也有来自新世界的,但在诸多的品牌中,法国葡萄酒一直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国葡萄酒在文化方面的根深蒂固。

  由于整个产业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其在行业规则、工艺标准方面,包括企业决策者的思维方式上,都有很多特别的东西。而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首先,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也是非常看重文化内涵的,这可以说是两个民族之间的共通之处,为葡萄酒交流渠道起到润滑的作用。

  另外,对于蓬勃发展中的中国葡萄酒产业来说,如何在交流当中借鉴到先进的理念,掌握未来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样意义非凡。所以说,中法之间的葡萄酒交流目前开展得越来越频繁,形式也越来越生动,这都表明两国葡萄酒之间的交流处于一种健康发展的良好阶段。

  对于中国葡萄酒走向国际,莱丹姆抱有很高的期待,他认为,中国的葡萄酒产品先天立足于丰富的文化底蕴上,而且骨干企业在基地建设、企业发展等方面从一开始就借鉴了国际先进理念,已经为自身搭建了一个国际交流的高水平起点。另外,由于中国的疆域广阔,不同的产区条件各有千秋,为产品的差异化发展提供了保障,所以说,中国葡萄酒企业有条件走出国门,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这种展示不仅是把产品卖到国外,而且要把自己的精髓、葡萄酒中的“中国特色”展示给世界,这应该作为其国际交流的核心思想。
上一篇: 通化被命名为“葡萄酒城”
下一篇: 酒标影响葡萄酒评价
【 收藏到:365Key 新浪ViVi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打印】 ↑回到页首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酒库管理与勾兑技术交流会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