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白酒里的“许三多”
·中国葡萄酒成品位阶层新宠
·茅台推出新款商务用酒
·“韩国酒”超市坐等低度酒“井喷”
·“年份酒”酒龄有些离谱 动辄十年八年多则数百..
·啤酒包装以塑代玻璃的趋势
·全国首家豫酒商社将现身郑州
·西湖啤酒布局浙北 德清新厂成进军上海市场前哨..
·我国保健酒业全速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2007年上半年郑州葡萄酒市场简析
最热文章
·高端白酒涨声快 飞天茅台价格春节前或破两千 24小时内新文章
·“零售潮”引爆国庆白酒市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国白酒的价格飞涨 高端私藏酒夺势而出 24小时内新文章
·中低端白酒企业如何突围? 24小时内新文章
·品牌强弱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关健因素 24小时内新文章
·川酒企业强势盘踞 省外酒企错位竞争
·品牌效应促鲁酒快速崛起
·白酒投资虽好 但仍需谨慎
·白酒涨价喝不起 四招巧应对
·白酒涨价潮又袭来 洋河股份涨价迎“双节
旗帜广告位
国内啤酒企业可能提价
2007-06-26 作者:龙丽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日前介绍说:“主进口国澳大利亚遭了灾,国际大麦涨价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国内啤酒业只能接受。”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啤酒用大麦价格上涨,2007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啤酒大麦出口量可能会急剧减少75%。据农业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我国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逆差转变为顺差。其中,大麦进口30.9万吨,同比下降56.5%。

    麦价大涨

    “澳大利亚出口急剧减少是国际大麦价格大涨的首要原因。”华润雪花啤酒市场总监侯孝海分析说。

    由于天气干旱,2006-2007年度澳大利亚大麦产量从上年度的990万吨急剧减少到了370万吨。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也出现出口增长乏力现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中国最大的大麦进口国,二者占据了中国大麦进口量的90%左右。

    据了解,在加拿大国内,饲料大麦的价格甚至高于啤酒大麦的销售价格,从而导致不少种植户将原计划当成啤酒大麦出售的大麦卖给饲料生产商。此举直接导致加拿大的啤酒大麦出口项目难以扩张。

    此前,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的分析师曾预计,2007-2008年度加拿大大麦出口量为240万吨,而该国2006-2007年度大麦出口总量就已经达到230万吨。

    在国际大麦出口锐减的同时,中国啤酒行业对大麦的需求却在增加。经过连番的并购、扩张,中国啤酒行业已经连续多年维持高速发展,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大麦进口国。目前中国啤酒行业发展速度仍高达15%。然而,对啤酒大麦需求巨大的中国却并非大麦的传统种植国家。因此,绝大部分啤酒大麦都需要从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家进口。

    据肖德润介绍,在2002年以前,国内啤酒行业使用的大麦超过2/3都靠从国际市场进口,即使最近几年国内加大对啤酒大麦的种植力度,国内啤酒行业使用的大麦仍有近一半依靠进口。

    啤酒企业可能提价

    据兴业证券啤酒分析师郭锐介绍,大麦是啤酒酿造不可缺少的原料,约占啤酒成本的30%-40%。麦价大涨对下游啤酒企业影响甚大

    事实上,早在2002年,全球大麦歉收,大麦价格迅速上扬。当时的中国啤酒业长期依赖进口大麦,遭受到巨大冲击。部分中小型啤酒企业更因此面临生死危机。

    “5年来,我们吸取了以前的经验,发展了好几个优良大麦原料基地,从品种选育、耕作方式及习惯,到加工、包装都有了很大改进。”肖德润认为,今天的中国啤酒业比5年前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和实力抵御原料涨价带来的风险。

    选用本土大麦代替部分进口大麦正是这种防范风险的手段之一。据业内专家介绍,本土大麦经过几年培育,目前已初见成效。2007年,我国啤酒大麦的种植面积将突破1000万亩,啤酒大麦总产量已达220万—230万吨。在市场份额上,本土大麦已与进口大麦平分秋色。

    然而,随着国际麦价上涨,本土麦价也因势上扬,价格优势有限。据一位大麦采购商透露,在苏北地区,优质啤酒大麦厂家上门收购价较去年同期已经上涨200-300元/吨,并且供不应求。

    据华润雪花的侯孝海透露,啤酒企业酿造时进口大麦和本土大麦按照一定比例搭配使用,只是进口大麦质量更好,更稳定,在酿造中高端啤酒时,用得更多。

    郭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提价是啤酒企业转嫁矛盾的一个有效手段。据了解,在2002年的大麦涨价危机中,不少企业就通过换包装、改变容量等变相提价的方式转嫁成本。对此,侯孝海也表示,随着麦价不断上涨,国内啤酒企业提价可能性很大。

上一篇: 香港酒税锐减国内酒企喜忧参半
下一篇: 青啤:利用海内外资本市场完成布局
【 收藏到:365Key 新浪ViVi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打印】 ↑回到页首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酒库管理与勾兑技术交流会
伊力特公司首次召开..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
乌克兰设计师Evgen的酒类包装设计
乌克兰设计师Ev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