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寥寥数语,便高度概括和赞美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这门被誉为“燕京八绝”之首的技艺,在明清时期是皇家荣耀的象征,今天则作为国礼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和美之道。
盛世永年如意.纪念建国六十周年|程淑美设制
“为什么花丝镶嵌是‘燕京八绝’之首?你想啊,有哪个行业的作品不仅可以作为礼器,而且还被帝王后妃顶在头上的?想不出来吧?花丝镶嵌就是!”在提及花丝镶嵌的“江湖地位”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传承人程淑美半开玩笑地说。虽是调侃,但花丝镶嵌作为中国传统细金工艺的经典代表名副其实。
程淑美是国礼友谊勋章的主要设计和制作者,自16岁一脚踏入这一行当,弹指已是一甲子。花丝镶嵌对她而言,既是传承,也是创造,既是事业,也是生活。
五粮液携手南方周末开展的2022“有礼了!中国”非遗国礼活态传承之旅,第三站来到北京,探访故宫宫廷艺术的经典代表——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盛世酒礼,八方来和
约三百年前,一个造宝计划在宫廷中如火如荼地进行。乾隆皇帝亲自担任总设计师,前后下了十几道圣旨,对器物造型、纹饰和镶嵌珠宝等做了详尽指示。工艺之繁杂,用料之名贵,动用人工之广,在中国历史上都属空前绝后。工匠们日以继夜工作,终于赶在旧年最后一天把一盏通体璀璨、金碧辉煌的金杯和一座青玉烛台呈于乾隆皇帝面前。
“这个金杯就是金瓯永固杯,烛台叫做‘玉烛长调’,寓意四时合气,盛世太平,基业万年。”
清朝乾隆皇帝亲自金瓯永固杯制成之后,自乾隆四年元旦起即作为历代清朝皇帝每年元旦举行明窗开笔礼时盛放酒的专用礼器,用来祈求国运昌隆,是清代皇家珍贵的祖传宝物。为何乾隆皇帝会如此重视一只酒杯的打造和传承?这与中国源起先秦并传承发展至今的酒礼有关。
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夏商时期,酒就作为“天之美禄”敬奉于神灵之前,在祭祀过程中充当着沟通天地和祖先的介质,意义非凡,故而凡举祭祀都必须使用酒。
西周建立礼乐制度以教化天下,定下17种仪典以《仪礼》十七篇传世,皆以酒成礼,用来祭天地、祀神灵、法先祖、尊圣贤、敬乡老、别序列、驱邪祟等,通过酒礼和酒德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原因便在于此。酒贯穿于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因而有“百礼之会,非酒不成”的说法,并由酒礼生发出诸如酒俗、酒器、器皿、服冠、装饰等相关的酒文化。
花丝镶嵌自元以后为皇家御用,以工艺巧夺天工、造型精致繁复、成品雍容华贵著称,乾隆皇帝制作金瓯永固杯,一来体现皇权至高无上,皇室身份尊贵,二来祈求吉祥太平,疆域永固。
学成金火艺,货与帝王家
“花丝镶嵌起源于商代,历经东周汉唐宋发展,至元代趋于成熟,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到现在已有近四千年历史。这门工艺在汉代时称为‘焊缀金珠’,也叫‘细金工艺’。它是将金、银、铜抽成细丝,以堆叠编织等技法做成造型,再将各部位造型焊接起来,加上点翠和宝石镶嵌,工艺十分复杂精细。”
繁花吐蕊|程淑美设制
明清时期花丝镶嵌珍品层出不穷,传世至今的有万历皇帝金丝翼善冠、孝端皇后凤冠、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银鎏金累丝提梁花篮、金嵌珍珠天球仪、金嵌珠“万寿无疆”杯盘以及金瓯永固杯等,其工艺之精湛、用料之奢华、匠心之机巧令人叹为观止。
明金丝翼善冠|程淑美仿制
何为经典?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说:“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可见,经典须具有典范性、权威性,能够恒久流传,有着多重价值和多向阐释空间。花丝镶嵌在近四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但诞生了很多独创性工艺,还广泛吸收了来自希腊、阿富汗、萨珊波斯、粟特、阿拉伯、西欧以及蒙满等国家和民族细金工艺的技法风格,于明清时期臻至大成。凡举中国传统金属工艺,都可以在花丝镶嵌中找到范式。
可以说,花丝镶嵌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历练而又弥足珍贵,或许,这正是乾隆皇帝钦定其制作皇家礼器的理由——唯有极致的工艺才能衬托天家雍容,唯有传世的经典才能承载千年礼乐。
而经典不止一种。
明清时期,中华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以“和而不同”而致“天下大同”,实现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三次大一统。冥冥之中似有巧合,紫禁城和五粮液古窖池群皆诞生于大一统时代的开端,折射出中国传统儒家“中和”的经典哲学思想。
公元1403年,正是永乐元年,这一年的正月,北平府改称北京,即将升格为国都。三年后,以南京故宫为蓝本的紫禁城开始营建,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将建筑群以两翼、四面、八方进行呼应,历时14年建成,是中国千年礼制思想完美而经典的呈现。此后五百年,紫禁城服务了明清两朝共24位皇帝。作为国之中心的中心,紫禁城不仅是由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礼制文化、营城理念以及顶级建筑设计与营造技术共同缔造的杰作,更是一部宫廷史。
五百年帝后活动、外交朝贡、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在这里次第登场又被记录下来,不断添补着它的历史底色。1912年,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紫禁城于1925年成为故宫博物院,到今天又近百年。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