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今年白酒行业市场低迷,古贝春集团销售收入却逆势增长18.6%,其中酱香型产品增幅更是高达110%,创近年来营销增幅新纪录,彰显了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市场潜力。
值此首届中国北方酱酒文化节举办之际,探寻古贝春集团发展酱香型白酒的艰难曲折历程,越发感动于古贝春人一脉相承、赓续发展的不凡精神内涵。
韵味自黔来 独得真传光古贝
1983年,正是武城酒厂如日中天的时候,“三角古贝春”醇香甘洌,供不应求。拉酒的车队排到了大门外,拿着张子文的批条出了厂门就能翻倍卖钱。
“武城酒厂要生产‘茅台’了!”消息不胫而走,人们欢呼雀跃的同时,也不乏担忧、反对,甚至发牢骚的声音。
“酒厂正红火着呢,搞什么酱香不是多此一举吗?万一搞不成咋办?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茅台是南方的特产,北方能造出来吗?”
说咸道酸的不少,可张子文充耳不闻。在全厂干部大会上,他发话了。
“很多人替酒厂担忧,我很理解。先别说这个事能不能干成,咱就说这个事该不该干。大家想想,现在酒厂红火了,不就是咱敢于创新吗?要是都按秦始皇他奶奶的老黄历办事,一辈子也出不来‘古贝春’!所以固步自封吃老本,早晚要吃亏。有人说我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叫我说,不搬石头还盖不起楼来呢!”
一席话说得在座的干部都低下了头。
要想造北方“茅台”,离不开茅台酒厂的帮助。但茅台酒厂是酒业老大,凭什么和我们这个小字辈合作呢?张子文当然比别人更清楚。想和茅台合作,一定要有个“大媒”!这个人应该是谁呢?
这天他正在办公室琢磨,突然石永兰踏进门来。一见石永兰,张子文真是喜出望外。原来,他想到了时任贵州省副省长的傅爱农,五、六十年代傅爱农曾任德州地委书记,而武城县离休老干部石永兰曾当过傅的秘书,这件事还得请石永兰出马。
第二天,石永兰带领酒厂供应科的刘宝申,昼夜兼程前往贵州省贵阳市。
当时,贵州省工业会议正在贵阳召开。当傅爱农得悉二人的意图后,立即把茅台酒厂厂长季克良从会上找来。傅爱农对季克良说:“这二位是我的德州老乡。他们所在的国营武城酒厂生产地方名酒古贝春,是浓香型的,想再开发个酱香型酒,你看看派个技术人员去帮帮他们的忙? ”季克良听后笑了,说:“应该说,技术不能外流。但省长发话了,对你家乡这个忙,我怎么也得帮。”接着他介绍了刚刚退休的老生产技术科长杜安民,并写了封信由石永兰拿着直接到仁怀县茅台镇杜安民的家中找他。
杜安民退休后在家休息了不到一星期,这天中午就被两位远方之客叩开了房门。石永兰递上季厂长的信说:“杜科长,茅台酒好喝,但很难买到。为了让俺乡亲们喝上武城‘茅台’,我们今天专程来请您了……”杜安民展信看到季厂长的明朗态度及眼前迢迢数千里奔波而来且求贤若渴的石永兰,被深深地感动了。短短几句交谈,没有提任何条件,就跟随石永兰二人出门上车了,一路跋山涉水来到武城酒厂。
杜安民1922年生于贵州省仁怀县一个贫苦市民家庭。两岁时失去了母爱,当时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他养成了勤奋好学、迎难而上、不怕艰苦的性格。建国前夕,进入茅台酒厂当了一名学徒工。他虚心向老师傅学习,从细微末节中积累酿酒经验,工作中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为以后“国酒茅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他工作认真出色,受到同事、领导的认可,1953年晋升为茅台酒厂生产技术科长。
杜科长刚来武城时,生活不适应,水土也不服,但他在张子文书记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决定搞两个实验池。当时生产设备简陋,南北气候不同,从制曲润粮、粉碎、面粉配比到踩制成型及曲室内管理,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他的指导。经过二十几天的努力,酱香型酒曲培养成熟。紧接着从原粮选择到进入池内发酵,每个细节他都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他经常起早贪黑,辛勤工作,看水分的大小,查看温度的变化情况,掌握池内的发酵规律,每一次操作他都记入日记。整个生产周期历时十一个月,分为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摘酒,分等级入库储存,再经过精心勾兑。
1984年7月,一个酱香型新品种——古贝元酒终于在武城酒厂诞生了。从此,武城酒厂的系列酒中又增添了一朵傲然开放的奇葩。此酒具有“酱香突出、细腻优雅、酒体丰满、空杯留香隔日不绝”的风格特点。产品投放市场后,倍受用户青睐,有“中国北方茅台”之称誉。曾荣获省优产品、国家食博会金奖和布鲁塞尔国际银质大奖。中央首长陈云夫人、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品酒题词曰:“不是茅台,醇似茅台,空杯留香,香袭人。”
而杜安民老先生,哼着他的南方小调携妻带子在武城酒厂一住就是十年,与张子文及武城酒厂的干部职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醇醲从鲁去 但凭特色灿新元
有了好的工艺和产品,是不是就万事大吉呢?当然不是。一个优秀的产品,如果不能有近乎痴迷的持续多年的守望,和对工艺的不断改良,早晚会被变化莫测的市场所淘汰。
如果说大胆决策是前提,多方支持是机遇,那么不忘初心才是古贝元能傲视北方的关键,有了张子文的决策和促成,更得有周晓峰的执著与坚守!
正如我公司总酿酒师董福新所说的,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古贝元酒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作为北方酱香型白酒的代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后来在人们的视野内,似乎看到更多的是浓香型古贝春为鲁酒争得了众多荣誉,而酱香型古贝元颇有几分“退隐山林”之意。其实则不然,在这20余年间,新一位掌门人周晓峰从未放弃酱香产品的潜心打造。如果将浓香、酱香比作我们的一对翅膀,那酱香无疑是我们一支“隐形的翅膀”,只待羽翼丰满,必然扶摇直上!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