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市营销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头部名酒纷纷直供商超,利益链改
·幸会·绍兴丨大师品味,一脉相传
·羊城食品陈鹏:广东包容酱酒品牌
·借力东博会,“一带一路”下五粮
·腾讯、红杉下注“酒水外卖”,酒
推荐文章
·酱酒大热迷人眼,经销商如何慧眼
·与顶级文化IP同行、寻找品牌赋能
·开创海派酱酒,“海酱”助力椰岛
·“老酒多一点”的合欣坛藏酒将烧
·古井首度披露89亿技改关键信息,
最热文章
·2012年度中国白酒的产量、销量和
·酒消费与文化
·壹吉购的后发可畏,在终局处布局
·封藏白酒的步骤
· 把酒卖给不喝酒的人
·劲酒,为什么一直有“劲”
·20元以下白酒的市场开发策略
·“天喔茶庄”名气虽大,其实却是
·进口葡萄酒营销攻略
·酒水市场调研方法及技巧解密
旗帜广告位
旺季促销要销量,别忘稳住价格盘,4大策略让你鱼与熊掌兼得
2020-10-09 15:55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中秋节到了,白酒的销售旺季到来,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据估计白酒行业整体销量比去年减少10%-20%。年初的春节档基本没受到什么影响,最起码产品都铺到渠道上了,但是年后的动销因为疫情影响较大。

笔者在市场一线走访中发现,许多一线品牌疫情缓解之后一直是在消化渠道库存,货架上鲜见2020年的产品。通过与渠道商和终端商的沟通了解到,现有库存基本消化大半。

熟悉白酒行业的都知道,白酒一年两个主要销售季节,即中秋和春节。一方面,这两个季节是消费旺季,另一方面,许多厂商将这两个时段作为渠道压货的重要节点。更有甚者,一些品牌全年90%的销量都依托于两个节点的订货。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小,社会的生产生活逐步恢复,中秋档作为白酒一年的两个主力销售档期之一,必将成为品牌竞争的焦点。

旺季做销量,销量不是自己跑来的,是争来的。在激烈的白酒竞争格局中,影响一个品牌销量的因素都有哪些呢?当然有很多影响因素,但是价格因素绝对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企业要想旺季上量,稳好价格盘很重要。

1 产品价格与生命周期

从传统营销观念来看,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大多数的白酒品牌也是遵循传统的营销规律,但不同的是,不同产品表现得周期特点不一样:

1、全周期替代型

大多数的品牌的大多数产品都是这种类型,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直到产品衰亡。不同的是各个阶段经历的时间不一样。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个是成熟阶段,一个是衰退阶段。

不同品牌的运作方式以及应对问题方法不同,进而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进阶节奏也不同。尤其是成熟期到衰退期,许多品牌会采取一系列动作来维持成熟期,减缓产品的衰退。但是最后终究抵不过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品牌很快通过放弃老产品、开发新产品,进入新的轮回。

2、周期内不衰型

许多全国名酒、区域性强势品牌的大单品都是这种类型。例如众所周知的飞天茅台酒,从几十块的价格到现如今一两千的价格,变得只是价格,不变的是产品始终如一的传承。其它全国性名酒如泸州老窖的特曲、五粮液的普五、剑南春的水晶剑,区域性强势品牌的产品如口子窖6年、古井年份原浆5等,都体现了产品生命周期内的不衰,因此,他们也成为了对应品牌的实力担当产品。

这种类型的企业,更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

有时候,企业纵使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来解决老产品的衰退问题,但是这个过程中,企业也损失老产品当初推广成熟所付出的成本,同时也不能培育出能真正代表企业的的产品或者产品系列。

2 产品价盘不稳的三个典型表现 1、渠道陈列的失控

渠道陈列是品牌终端生动化的重要一环,终端货架也成为市场主流品牌竞争或新品牌导入的主战场。

笔者在市场调研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滑稽的情况,当时在某市调研市场,某终端店老板给笔者算账,他的XX产品(某百亿品牌的主线产品)还有十几箱库存,划到XX元一箱(低于100元)。这让笔者很诧异,因为这个产品的正常市场价是在60元/瓶。后来老板解释到,这是陈列政策,当时就首单进了8件,每个月给1件陈列奖,给了一年……这么一讲逻辑瞬间都明了了,原来这只是老板个人的一种算账方式而已。

这背后反映了品牌在进行陈列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终端的分级和动销能力,而是为了氛围营造简单粗暴的陈列。甚至出现终端管理失控的局面,除典型的不动销产生挤压影响价格外,也会出现业务员与终端“默契”配合应对检查稽核,甚至出现职业黄牛,洞悉产品陈列政策,扰乱政策的终端布局。如此种种,催生的乱象直接一个结果,就是产品价格体系的混乱,带来的远期影响是渠道信心的丧失。

2、渠道促销层层加码

企业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渠道促销来给终端压货,不断加码促销力度,越促价格越低,越低企业越促,进入无法遏制的恶性循环。

对于中低端产品来说,企业最终促销后的成本价接近于酒体+包材+各项费用摊销后的成本价,而流通环节,也迅速的将价格卖穿,企业再也拿不出力度来给渠道让渡利润,产品进入到衰亡阶段,企业只能开发新产品来寻求替代和重新占位。

对于中高端产品,虽然企业的可投空间大,但是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渠道促销释放,层层加码的促销力度,和不断滑坡的终端售价,产品不断掉档,最后成为鸡肋,而且还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进而甚至影响到后续新产品的推广。

3、消费者促销简单粗暴

买一赠一、喝二换一、或者力度比较平均的盒盖奖等等,诸如此类的消费者促销,直接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产品事实上的降价了。

一旦长期的大规模类似形式的促销持续投放,就容易产生消费者促销依赖,撤奖就相当于涨价,涨价消费者就不容易接受,所以企业只有不断维持投入。如果渠道价格不能有效管控,造成渠道利润不能得以保证,那么产品的运作又进入到比较困难的阶段。

3 稳定价格盘的四大策略 1、顶层设计上做好规划布局

这里说的顶层设计指的是产品的渠道价值链的分配逻辑。顺价是符合商品流通规律的一种价格设计方式,各个环节层层加价,每个环节获得属于自己的利润。

白酒作为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供求关系非常不均衡,供过于求比较突出,因此各个品牌的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是用惨烈来形容。品牌给渠道的利润会因为竞争迅速被以卖低的形式来拉低。

纵观市场上畅销的大单品,绝大多数都是终端的直接利润很小,终端通过销售产品获得微薄的利润,然后再通过诸如陈列、消费者开瓶奖励、年终抽奖等形式额外增加一些利润,另外通过企业的品鉴支持、旅游等形式,获得一些非变现的利益,从而达到一种相对比较均衡的状态。

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形式的“倒挂式”运作,即产品出厂价贴近该产品要达到的成交价,然后渠道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通过返利的形式获得利润,企业全面管控市场投入,包括投入的力度、方向,进而确保对产品运作的可控。

2、渠道陈列的技巧

告别简单的专柜陈列+奖励的形式,对终端的陈列进行精细化管理,对终端进行分级,终端的压货数量(包括进货以及陈列奖励等)要与终端的消化能力想匹配,坚决杜绝给终端过量压货。

如果品牌为了氛围营造,针对没有消化能力或者消化能力低的终端,可以以氛围营造奖励的名义给给到终端奖励,形式上也可以是现金。一些品牌甚至直接定制专门批次的陈列包装用于终端陈列,对于动销能力弱的终端,不设置进货要求,只对陈列的位置和数量做要求,确保终端展示效果即可。而针对消化能力大的终端,则增加陈列奖励力度。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双节强势霸屏,抢占秋糖C位,王茅亮出什么样的“大招”制胜旺季?
下一篇:一线调研 | 酱酒群狼分抢山东,鲁派酱香何去何从?
头部名酒纷纷直供商超,利益链改写,传统商超渠道商面
头部名酒纷纷直供商
幸会·绍兴丨大师品味,一脉相传
幸会·绍兴丨大师品
与顶级文化IP同行、寻找品牌赋能之源,五粮液这半年做
与顶级文化IP同行、
借力东博会,“一带一路”下五粮液有着怎样的国际视野
借力东博会,“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