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到了,白酒的销售旺季到来,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据估计白酒行业整体销量比去年减少10%-20%。年初的春节档基本没受到什么影响,最起码产品都铺到渠道上了,但是年后的动销因为疫情影响较大。
笔者在市场一线走访中发现,许多一线品牌疫情缓解之后一直是在消化渠道库存,货架上鲜见2020年的产品。通过与渠道商和终端商的沟通了解到,现有库存基本消化大半。
熟悉白酒行业的都知道,白酒一年两个主要销售季节,即中秋和春节。一方面,这两个季节是消费旺季,另一方面,许多厂商将这两个时段作为渠道压货的重要节点。更有甚者,一些品牌全年90%的销量都依托于两个节点的订货。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小,社会的生产生活逐步恢复,中秋档作为白酒一年的两个主力销售档期之一,必将成为品牌竞争的焦点。
旺季做销量,销量不是自己跑来的,是争来的。在激烈的白酒竞争格局中,影响一个品牌销量的因素都有哪些呢?当然有很多影响因素,但是价格因素绝对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企业要想旺季上量,稳好价格盘很重要。
1 产品价格与生命周期从传统营销观念来看,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大多数的白酒品牌也是遵循传统的营销规律,但不同的是,不同产品表现得周期特点不一样:
1、全周期替代型大多数的品牌的大多数产品都是这种类型,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直到产品衰亡。不同的是各个阶段经历的时间不一样。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个是成熟阶段,一个是衰退阶段。
不同品牌的运作方式以及应对问题方法不同,进而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进阶节奏也不同。尤其是成熟期到衰退期,许多品牌会采取一系列动作来维持成熟期,减缓产品的衰退。但是最后终究抵不过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品牌很快通过放弃老产品、开发新产品,进入新的轮回。
2、周期内不衰型许多全国名酒、区域性强势品牌的大单品都是这种类型。例如众所周知的飞天茅台酒,从几十块的价格到现如今一两千的价格,变得只是价格,不变的是产品始终如一的传承。其它全国性名酒如泸州老窖的特曲、五粮液的普五、剑南春的水晶剑,区域性强势品牌的产品如口子窖6年、古井年份原浆5等,都体现了产品生命周期内的不衰,因此,他们也成为了对应品牌的实力担当产品。
这种类型的企业,更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
有时候,企业纵使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来解决老产品的衰退问题,但是这个过程中,企业也损失老产品当初推广成熟所付出的成本,同时也不能培育出能真正代表企业的的产品或者产品系列。
2 产品价盘不稳的三个典型表现 1、渠道陈列的失控渠道陈列是品牌终端生动化的重要一环,终端货架也成为市场主流品牌竞争或新品牌导入的主战场。
笔者在市场调研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滑稽的情况,当时在某市调研市场,某终端店老板给笔者算账,他的XX产品(某百亿品牌的主线产品)还有十几箱库存,划到XX元一箱(低于100元)。这让笔者很诧异,因为这个产品的正常市场价是在60元/瓶。后来老板解释到,这是陈列政策,当时就首单进了8件,每个月给1件陈列奖,给了一年……这么一讲逻辑瞬间都明了了,原来这只是老板个人的一种算账方式而已。
这背后反映了品牌在进行陈列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终端的分级和动销能力,而是为了氛围营造简单粗暴的陈列。甚至出现终端管理失控的局面,除典型的不动销产生挤压影响价格外,也会出现业务员与终端“默契”配合应对检查稽核,甚至出现职业黄牛,洞悉产品陈列政策,扰乱政策的终端布局。如此种种,催生的乱象直接一个结果,就是产品价格体系的混乱,带来的远期影响是渠道信心的丧失。
2、渠道促销层层加码企业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渠道促销来给终端压货,不断加码促销力度,越促价格越低,越低企业越促,进入无法遏制的恶性循环。
对于中低端产品来说,企业最终促销后的成本价接近于酒体+包材+各项费用摊销后的成本价,而流通环节,也迅速的将价格卖穿,企业再也拿不出力度来给渠道让渡利润,产品进入到衰亡阶段,企业只能开发新产品来寻求替代和重新占位。
对于中高端产品,虽然企业的可投空间大,但是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渠道促销释放,层层加码的促销力度,和不断滑坡的终端售价,产品不断掉档,最后成为鸡肋,而且还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进而甚至影响到后续新产品的推广。
3、消费者促销简单粗暴买一赠一、喝二换一、或者力度比较平均的盒盖奖等等,诸如此类的消费者促销,直接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产品事实上的降价了。
一旦长期的大规模类似形式的促销持续投放,就容易产生消费者促销依赖,撤奖就相当于涨价,涨价消费者就不容易接受,所以企业只有不断维持投入。如果渠道价格不能有效管控,造成渠道利润不能得以保证,那么产品的运作又进入到比较困难的阶段。
3 稳定价格盘的四大策略 1、顶层设计上做好规划布局这里说的顶层设计指的是产品的渠道价值链的分配逻辑。顺价是符合商品流通规律的一种价格设计方式,各个环节层层加价,每个环节获得属于自己的利润。
白酒作为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供求关系非常不均衡,供过于求比较突出,因此各个品牌的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是用惨烈来形容。品牌给渠道的利润会因为竞争迅速被以卖低的形式来拉低。
纵观市场上畅销的大单品,绝大多数都是终端的直接利润很小,终端通过销售产品获得微薄的利润,然后再通过诸如陈列、消费者开瓶奖励、年终抽奖等形式额外增加一些利润,另外通过企业的品鉴支持、旅游等形式,获得一些非变现的利益,从而达到一种相对比较均衡的状态。
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形式的“倒挂式”运作,即产品出厂价贴近该产品要达到的成交价,然后渠道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通过返利的形式获得利润,企业全面管控市场投入,包括投入的力度、方向,进而确保对产品运作的可控。
2、渠道陈列的技巧告别简单的专柜陈列+奖励的形式,对终端的陈列进行精细化管理,对终端进行分级,终端的压货数量(包括进货以及陈列奖励等)要与终端的消化能力想匹配,坚决杜绝给终端过量压货。
如果品牌为了氛围营造,针对没有消化能力或者消化能力低的终端,可以以氛围营造奖励的名义给给到终端奖励,形式上也可以是现金。一些品牌甚至直接定制专门批次的陈列包装用于终端陈列,对于动销能力弱的终端,不设置进货要求,只对陈列的位置和数量做要求,确保终端展示效果即可。而针对消化能力大的终端,则增加陈列奖励力度。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