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弢
在中国市场上,威士忌成了酒业的“香饽饽”。保健酒、鸡尾酒、白酒、葡萄酒,甚至是啤酒公司都开始投资威士忌。
最近的是保健酒品牌劲牌。在天猫618期间,劲牌在天猫旗舰店推出子品牌“劲仕”,上市了品牌第一款“威士忌风味本草烈酒”。简单来说,在苏格兰威士忌原酒的基础上,劲牌这款配制酒融入了清香型白酒,以及葛根、茶叶等本草。这款烈酒单瓶200ml售价50元。
劲牌“劲仕”酒。图片来源:劲牌微信公众号
劲牌将新品牌“劲仕”视作是跨界产品,重在天猫618期间提升品牌而非注重销量。劲牌组建的7人技术团队的主要工作,是筛选橡木桶陈酿多年的威士忌原酒,将其配制成“劲仕”酒。劲牌并不对“劲仕”酒有销量要求,因而这款烈酒暂时只在线上销售。劲牌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称,劲仕酒只在天猫旗舰店以及部分自媒体平台等线上渠道进行发售,后续可能选择部分地区进行线下销售。
但在过去1年多,威士忌确实吸引了大量中国市场上的酒企。在劲牌之外,青岛啤酒、百威英博、洋河等酒企开始加大在威士忌这种烈酒产品上的投资,一出手就是数千万、上亿的投资。简单罗列中国市场上酒企在威士忌上的投资,就有下列这些:
在中国进口的多种洋酒品类中,威士忌这种酒精浓度在40%左右、生产周期较长的烈酒品类似乎成为了近期的热点。
不约而同投资威士忌,酒企都是什么算盘?不同的的酒企投资威士忌的缘由不尽相同,但产品多元化是大部分酒企在威士忌上谋求的最大目标。
例如洋河母公司苏酒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雨柏就曾在2016年明确提出,该集团“最大的目标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洋酒公司帝亚吉欧”。
在这个策略下,洋河开始投资葡萄酒、烈酒等品类。2018年1月,洋河收购了智利第二大葡萄酒集团VSPT(圣佩德罗)12.5%的股份。
青岛啤酒也是类似的考虑。青岛啤酒提到,公司可能通过收购的方式布局威士忌,并表示,公司同样有意进军黄酒领域。
考虑到品牌历史而言,“青岛牌”威士忌也许不那么令人意外。创建于1903年的青岛啤酒在1914年推出过本土第一瓶威士忌。
但在酒企谋求多元化的背后,实则是整个酒精行业在谋求新的增长可能性:啤酒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啤酒公司过去几年新的尝试包括推进高端啤酒、无酒精饮料(例如气泡水);
白酒销量下滑。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白酒消费群体老化。图片来源:Mob研究院
白酒市场销量持续下滑,消费群体老化、提价拉动增长可能会遇到天花板;
至于鸡尾酒,这本身就是小众市场。百润股份旗下的RIO鸡尾酒占据国内最大的市场份额,但鸡尾酒在中国市场上销量不佳,百润股份收购的巴克斯酒业过去4年的利润都不及业绩承诺目标。
RIO鸡尾酒所在的预调酒只有很小的市场规模。图片来源:东北证券
威士忌有何魅力?洋酒在中国整个酒类消费占比只有2%,白酒仍然是中国烈酒市场的绝对主力。但在整个中国酒精市场都在谋求新的增长动力的当下,小众的威士忌增长速度、毛利水平、消费群体,对于中国市场上的酒企都是有吸引力。
在中国市场上,威士忌2/3来自于进口。19世纪进入中国市场的威士忌已经是进口量第二大的烈酒,仅次于白兰地。2019年,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金酒这5大主要进口烈酒中,威士忌进口量仅次于白兰地,但进口数额同比增长20.3%高于白兰地的3.7%的增幅,达到2.1亿美元。
最近几年,威士忌的进口量还受到了中国关税降低政策的拉动。例如中国在2004年下降30%的烈酒进口关税,2018年对三种洋酒(包括蒸馏葡萄酒制得的烈性酒、威士忌酒)的平均关税降低10%等。在这些利好政策下,更多的威士忌涌入中国市场,主要来自于英国,例如调和威士忌品牌尊尼获加(Johnnie Walker)、芝华士(Chivas Regal),例如单一麦芽威士忌品牌麦卡伦(The Macallan),格兰菲迪(Glenfiddich)等。苏格兰威士忌在过去几年间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公布的数据显示,直接面向中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出口额,自21世纪初以来一直呈现每年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威士忌进口量增长。图片来源:智研咨询
海外威士忌品牌强势涌入中国市场,本土威士忌厂商并不多,本土竞争压力较小。中国威士忌酒行业生产企业不超过50家,主要分布在上海、湖南、新疆、浙江和广东等地。
更有吸引力的部分在于,快速增长的烈酒威士忌是个毛利较高的品类,高于啤酒、但略低于白酒。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的数据,白酒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76.86%,但其中也有毛利率高达92.2%的茅台;啤酒行业的毛利率在40%左右;百润股份旗下的预调鸡尾酒(含气泡水)业务的毛利率在68.6%。
作为威士忌毛利率的参考,尊尼获加母公司帝亚吉欧的毛利率大约是60%。帝亚吉欧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烈酒集团。相比之下,帝亚吉欧的毛利率水平高于啤酒行业,但低于RIO鸡尾酒、白酒行业。
威士忌在毛利率较高的情况下,价格仍在不断走高。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每升威士忌的价格从2010年的60.31元上升至2018年的80.43元。
威士忌价格增长。图片来源:智研咨询
威士忌消费快速增长的背后,有一群年轻的高收入消费群体的支撑,其中一部分来自于海归。根据2018年FT《投资参考》对1000位都市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曾在海外生活或旅游过的消费者偏好威士忌,40.7%的高收入家庭(指年收入超过35万人民币)称,其本人或家庭成员在喝威士忌。其中,27.2%喝威士忌的消费者年龄介于25到29岁之间。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