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祖康,最近有点“不务正业”。
自己写剧本,设计对白,布置场景……50集抖音短视频《康叔来了》正在火热拍摄中,主角就是傅祖康他自己。
为了推介“会稽山”,一直被人视为稳重内敛的黄酒企业家,傅祖康抛开“人设”,不遗余力,甚至是拼劲十足:“小封坛”推广宣传片,自己当形象大使,“会稽山”每次新品发布,傅祖康自己站台……
从1743到2020,“会稽山”这艘巨轮走过了277年,劈波斩浪,盛誉满载。傅祖康,就是驾驭着这艘巨轮斩浪前行的舵手。
一问:“养鱼论”之后,中国黄酒鱼池蓝图几何?
虽然2020年的开局并不理想,但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依然一副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在会议室见到傅祖康时,他正忙着与董事长虞伟强讨论“后疫情时代”的复产事宜。“危机之下,必然会有新变革、新机遇,我们将逐步适应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新变化,不计余力‘补’回损失。”他说。
这个冬天,对黄酒业来说,将是一个危机并存的春之前夜。这让傅祖康想起17年前的冬天——2003年,冬,正是绍兴酒生产的旺季,年仅40岁的他走马上任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原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从未接触过黄酒的“门外汉”成为黄酒业领军企业的掌门人,以大无畏的改革精神被誉为中国黄酒的“破局者”。
▲傅祖康接受柯桥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采访
在黄酒界,有一个“钓鱼”的理论赫赫有名,“到有鱼的地方去钓鱼,到没有鱼的地方去养鱼”,当初傅祖康进入黄酒业提出的这一“钓养结合”理论,引起了的很大反响,被人视为行业“搅局者”。“黄酒企业不能只钓不养,也不能只养不钓,而是要钓养结合。”十多年过去,傅祖康以“切蛋糕”来阐述他的“养鱼论”,只有不断持续地创造新客户,才能把蛋糕越做越大,越切越香,而切蛋糕的刀放在哪个角度,就看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实力及公信力。
这几年来,会稽山聚焦新产品,不断开发大单品,从“纯正五年”到“1743”,黄酒也从20元一瓶卖到了50元一瓶,一扫黄酒“低质低价”之沉疴面貌。“提价不是盲目的,是经过前期市场调研和精准定位,我们一致认为,经产品创新提档,50元是‘1743’这个新品价值的合理价。”傅祖康告诉记者,1743新品推出后,市场反馈很好,目前消费群体呈日渐上升趋势。经过这些年,绍兴黄酒在中国黄酒业中牢牢占据龙头位置,会稽山的销售版图也从17年前的绍兴本区域为主扩展到上海、江苏、北京、成都、东北等省外市场,甚至是国外市场。
二问:绍兴黄酒如何去掉“土特”二字,成畅销品?
如今,走进会稽山自动化酿造生产线,你看不到“光着膀子,挥着铁锹,热气腾腾”的传统作坊式酿酒场面,这里呈现的是一个自动化、智能化,全程物料不沾地的全新酿酒工艺流程。而在这之前,包括“会稽山”在内的所有绍兴黄酒都被市场定位为“土特产”,从包装到生产、销售,“土特产”限制了绍兴黄酒拓展更大的市场。刚到会稽山,傅祖康决定要将黄酒去掉“土特”。在大打“手工牌”的黄酒市场中,他成了一个另辟蹊径的“搅局者”。“首先是产品创新,要把土特产这个固有理念转到商品化上去。我们先从核心产品的品相入手,大幅降低坛坛罐罐的比例。”傅祖康说,“如今的1743系列,以及兰亭系列酒,就是很好的例子,市场反映很好。”其次,是生产方式创新。“大力推行智能化改革,可谓在行业中单打独斗,其他酒企对我们‘又爱又恨’。”傅祖康坦言,其实,会稽山一直有“求变”的基因,从1988年开始尝试机械化生产,实现了酿酒从坛到罐的转变,仍需人工。而从2010年开始,在傅祖康的主持下,会稽山陆续投入重金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费”高达10个亿。不破不立,一腔热血和勇气为传统老字号开辟了新的天地——智能化改造顺应产业升级趋势,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用工,更提高了劳动效率,保证了食品安全。按年产20万千升黄酒的规模,劳动用工比传统的酿造方式减少了30%,占用土地只需原来的1/4,每吨酿酒所需用水可节约6吨。正是凭借着这种“传承与坚守”,会稽山以品质之良心,酿制之用心,技艺之精心,铸就了百年老字号的品质。
三问:277岁“会稽山”,如何保持青春不老?
“绍兴黄酒不缺文化缺传播,不缺技术缺营销。”这是傅祖康经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把“承、纯、精”三个体现核心价值的字的文章做深做透,才能引领中国黄酒的价值回归。而这也是百年会稽山青春不老的秘方。
从冠名汪峰&黄贯中演唱会的娱乐营销,到与小米有品的定牌合作;从封坛节互动,到新零售线下体验店的创客空间;从开展酒道表演,引领消费潮流,到消费者“酒厂之旅”,传播黄酒文化……不但使百年老字号变得更加年轻、有朝气,增强了会稽山的口碑度、知名度,也为中国黄酒营销提供了一种新思维、新风向。
时间对傅祖康是慷慨的,在他身上有一股超乎年龄的纯真。这份纯真源自于傅祖康孜孜不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商业的本质》、《我们为什么去火星?》《三体》……从人文社科到商业管理再到科幻小说,傅祖康每天在“得到”app听一本书,书单很杂,但书中透露知识包罗万象。“一年下来听了558本书。”傅祖康说管理、营销都需要发散性思维,要学会把知识内化成自身思想的养分。
和许许多多酒业前辈一样,现在的傅祖康已是阅尽千帆,对于当初空降会稽山,傅祖康感慨:“我是幸运的人,在最好的时代最好的平台干事业,人生不论成败不计得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