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秦峰,男,1962年出生,大专文化,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工程师。从事老酒行业30多年。妙府老酒创始人、即墨黄酒传统酿造工艺传承人,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黄酒专家组专家、中国黄酒学会副会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副理事长。至今已从事酿酒科研与企业管理工作四十余年。他参与了《黄酒》、《酒类行业流通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即墨黄酒》、《黄酒生产企业HACCP应用指南》、《黄酒生产质量安全控制》等5项标准的制订工作,并为主要起草人之一。先后荣获“全国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国家轻工科技进步奖”、“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山东省轻工首席技师”、“青岛市拔尖人才”、“即墨市劳动模范”、“即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2009年9月1日,于秦峰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酒界领军30人”, 2012年荣获品牌中国(黄酒行业)年度人物。2013年被评为“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2013年被评为“第十二届山东省人大代表”、“全国先进生产力杰出贡献人物奖”、“青岛市经济年度人物奖”、2016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8月荣获山东省食品行业杰出贡献人物,2017年获青岛市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荣获“齐鲁首席技师”、“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酒业风云人物”、“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酒界领军40人”,2019年荣获“中国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辉煌七十年山东省食品工业齐鲁工艺大师”。
中国北派黄酒探索的
先行者
即墨地处胶东半岛,东临黄海,南濒崂山,古称“形胜为东方冠”。地灵人杰,物华天宝。即墨黄酒指的是产自即墨的黄酒品类,是我国北方黄酒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食品工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据《即墨县志》和有关史料载,公元前722年(春秋时期),即墨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富庶繁华之地,并出现了最早的黄酒——“醪酒”。盛唐时期,当地人发现喝醪酒有舒筋壮骨之功效,美其名曰“骷髅酒”。宋代以后,即墨“老干榨”黄酒已成长为一大产业,黄酒坊、黄酒馆遍及城乡。明弘治年间,即墨文人蓝田建立“即墨妙府酒坊”,查考古典遗训,聘请本族即墨黄酒工艺宗师依据“古酿六法”归纳总结、充实完善酿造技术和工艺方法,从而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即墨黄酒酿造技艺,使北派黄酒技艺发扬光大。至民国21年(1932年)时,即墨已有黄酒作坊500多个,年产量50万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在厂房扩建和技术改造背景下,即墨国有黄酒企业产能快速提升,品牌美誉远播东南亚各国。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轻工业部出版的《黄酒酿造》一书载:“长江以北,以山东省黄酒生产为最,而即墨黄酒尤负盛誉。”而日本出版的《最新化学工业大系全书》则称:“中国北方黄酒——即墨黄酒最为著名。
即墨黄酒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典型的地方风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和赞誉。其传统酿造工艺历经数千年实践,逐步形成独特的手工酿造技艺,在中国黄酒中独树一帜,被誉为“黄酒北宗”。
在实干中成长的
行家里手
中国酿酒大师、即墨黄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山东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创始人于秦峰从业40年来,焚膏继晷,挖掘梳理北派黄酒历史文化,引导企业严格遵循即墨传统黄酒技艺组织生产,在继承中大胆创新,不仅做大叫响了“妙府”品牌,而且制定了北派黄酒生产标准体系,引领即墨黄酒产业实现了集群化发展。
1979年10月,17岁的于秦峰在全县统一招工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调剂到了全县最好的企业——即墨县黄酒厂政工科。按照“新员工必须先到生产车间实习锻炼”的要求,他被分配进了黄酒厂生产车间。在传统酿造技艺师徒传承的形式下,于秦峰白天跟随张信根、张廷智两位师傅手把手学艺,晚上则待在宿舍里撰写技术要领、心得体会。师傅们毫无保留传授技艺,他无一遗漏勤学苦练,因此熟练地掌握了烧火、铲糜、糖化、发酵、榨酒、酵母、制曲系列酿酒技艺。在生产一线,他挥汗三载,先后干过老酒烧火工、糖化工、榨酒工、制曲工和化验员。
1982年3月,于秦峰调回厂政工科。离开生产一线,他有了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于是,如饥似渴,边工作边“充电”,通过短期脱产面授和学期函授等形式,他先后到无锡轻工学院黄酒大专班、中国人民大学食品营养系、青岛第一轻工业学校食品工程专业、北京经济大学、天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清华大学酿酒高级职业经理培训班等接受系统学习,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1983年10月,得益于“四化”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政策,于秦峰被选调到厂质检科并兼任即墨黄酒研究所副所长。翌年6月,他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脱产进修。期间,有幸与常来授课的著名营养学家、陈云同志夫人于若木相识。此前,把老酒酿造传统工艺琢磨透,干好这个行业,是于秦峰的奋斗目标。此时,他意识到了身上还肩负着一种重任,即继承、保护和发扬光大中国黄酒历史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