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葡萄酒市场暖阳何时到来
·“会稽山1743”惊艳2019中国酒博
·驻马店市酒类产业联合会成立 李
·“掘金”数字时代!腾讯智推白酒
·第二十届秦皇岛(昌黎)国际葡萄
推荐文章
·闪爆天津糖酒会,“中式调酒大赛
·第二届朗陵罐酒文化节驿城盛装开
·守住绿水青山酿美酒 泸州建设现
·中国药酒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举行
·“一带一路”引领百家东欧葡萄酒
最热文章
· 安宁烧酒,源自宜宾
·2013年白酒行业三大发展特点
·“枝江印象”专卖店华晟商行隆重
·高端新品枝江“楚天神韵·大师原
·中国酱香白酒的市场前景及应对策
·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大师、首
·抽烟、喝酒、烫头的谦哥要出白酒
·百威成世界杯官方赞助商
· 啤酒二氧化碳的控制措施
· 葡萄酒工作室能否成器?
旗帜广告位
葡萄酒市场暖阳何时到来
2019-10-21 16:40 作者:责任主编  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点击:
近日,中国食品土畜商会类进出口商分会公布的《2019年1~8月类进口统计分析》显示,1~8月进口酒总量下滑超40%,烈酒猛增33%。报告期内进口酒类市场延续颓势,量额跌幅较1~7月微幅扩大,进口总量11.2亿升,同比下降41.9%,进口总额33.5亿美元,同比下降15%。各主要酒类中,葡萄酒量额降幅与前7个月持平;烈酒金额增幅略扩大,数量增速回调3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进口葡萄酒市场仍在低谷徘徊。再看国产葡萄酒,其产量下滑的局面持续至今已是第六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国葡萄酒产量为62.9万千升,累计下降7.4%。2019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26.79万千升,同比下降20.99%。

持续“双降”的背后,已过大半的2019年葡萄酒市场情况如何,行业将在何时迎来新的拐点?

进口酒2020年或将逐步转好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两年进口葡萄酒市场的低谷实质上是在消化市场野蛮生长过程中累积的货物存量,过滤劣质酒商,并非是国内葡萄酒市场的萎缩。当然,整体经济形势的疲软也是一部分原因。

数据显示,7月份进口葡萄酒量额同比皆出现正向增长,主要原因是行业的周期性、销售旺季来临,备战中秋、国庆双节,单纯某一月份回暖不能说明行业的复苏,但数据也客观地显示进口葡萄酒的跌幅趋稳。同样,2019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也面临旺季备货的问题,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进口葡萄酒量额将不会有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全年累计降速有望控制在个位百分比。

葡萄酒营销专家王德惠告诉《华夏酒报》记者:“从整个大的行业形势来讲,2019年进口葡萄酒还将处在低谷徘徊期,数量整体会下降,只是下降幅度较2018年略有收窄,预计2020年将重回增长轨道,一开始可能会处在略微下降或持平状态,在2020下半年或2021年,进口葡萄酒将开始量额的增长,葡萄酒市场也将逐步转好。”

在这段调整期中,企业不断地改变经营思路,减少库存积压,渠道商也不愿意把太多的货压在渠道上,因此对产品的周转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口葡萄酒重返上升赛道做铺垫。

王德惠称,与进口葡萄酒数据下降的原因不同,国产葡萄酒产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于国产酒消费需求的下降,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进口葡萄酒对国产酒的竞争挤压。

中国消费者目前对于进口葡萄酒的认知整体优于国产酒,葡萄酒行业观察家、评论家,葡界论坛创始人董树国向记者表示,品种繁多、品质可信、仪式感强等是进口葡萄酒的主要特点,也为其迅速占领中高端市场和引领消费习惯奠定了基础。

再看国产葡萄酒,近年来,国产酒的品质在逐步提升,但在消费者培育引导方面仍落后于进口葡萄酒,也因此造成了消费者对国产酒认知的不足,而想要弥补这种不足,国产葡萄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谁先突破低谷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由于地域范围广造成的复合型普及,使得市场发展不均衡,部分市场已趋于成熟,增量不变,部分市场才刚起步,消费变化、习惯差异都需要企业研究把控。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酒类电商已将行业的新增长引擎扩展至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葡萄酒也随之进入相对偏僻的市场中,而各种品酒活动等线下触点对新消费群体认识和了解葡萄酒产生了更多影响。这些因素都需要企业在品牌、产品结构、销售模式中进一步探索、建立核心优势,重构竞争力。

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市场中,很多传统酒商的销量在下滑,但也有一部分创新型的酒商逐步崭露头角,他们的发展更加契合这个时代的特点。王德惠提出,如果能将重构与分化组合在一起,酒商就会迎来新的发展局面。

在国产酒方面,面对低需求市场,一些品牌力不强或者资源能力比较弱的品牌逐渐被边缘化,而品牌力较强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主要消费群,能支撑一定的销量。当有的国产品牌被边缘化,企业就会将视线转向进口葡萄酒,而这一系列的变化形成了一个循环,追根究底最后的落脚点依旧是市场的需求。董树国在面对国产酒如何才能实现市场增量的问题上给出的答案是:“摆脱存量竞争,携起手来在‘竞合’中增量扩盘,不能形成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各自为政的态势。应由国家一个部门,从政策、制度、文化、推广上统一协调,抱团发展。”

葡萄酒产区尤其是贺兰山东麓、蓬莱产区等概念的火热发展,都将进一步为国产酒发声,吸引消费者的眼光,扩大需求。

进口葡萄酒的突破在于市场的规范化,经过市场洗牌后留下的酒商将引领进口葡萄酒的升级。那么,进口葡萄酒与国产葡萄酒究竟谁能先一步走出低谷?

董树国表示,终止这种下跌局面的应该是进口葡萄酒。国产葡萄酒综合成本要高于进口葡萄酒,对于酿酒葡萄种植,“公司+农户”的形式一个追求质量,一个追求数量,双方的合作模式还需进一步磨合。另一方面,进口葡萄酒不断在向三四线城市延伸,从前庭走到了后院,给国产葡萄酒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国产葡萄酒的崛起之路相对要长一些。但中国葡萄酒市场决非“霜降”,市场暖阳就在眼前。

特殊的增长量,烈酒能搅谁的局

进口葡萄酒数据下滑,烈酒却站上了新的风口,在酒类进口数据中,烈酒数据格外亮眼,1~8月,烈酒延续增势,进口量为6862万升,同比增长33.1%,较1~7月几乎持平,进口额为9.8亿美元,约占酒类进口总额的29.2%。在中国,最受欢迎的进口烈酒品类为白兰地,1~8月,白兰地量额继续增长,进口量为2836万升,同比增幅再提升,而白兰地为葡萄蒸馏酒。那么,烈酒的增速与葡萄酒的降速有无关系呢?

王德惠告诉记者,白兰地与葡萄酒的确有很多关联,但由于两者的度数差异比较大,其饮用人群和消费场景与葡萄酒存在一定的差距,二者主要是一个互为补充的关系,部分企业会在经营葡萄酒时添加几款白兰地作为补充,尤其是广东的酒商,进口烈酒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广东市场。但烈酒仍是独立的大品类,未来,当烈酒具备一定的体量和扩宽消费场景后,烈酒与白酒正面碰撞的机会会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闪爆天津糖酒会,“中式调酒大赛”开辟中国白酒新出路
下一篇:2019林冠德国原瓶进口葡萄酒郑州发布新品
守住绿水青山酿美酒 泸州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
守住绿水青山酿美酒
第二十届秦皇岛(昌黎)国际葡萄酒暨朗格斯酒庄20周年
第二十届秦皇岛(昌
中国药酒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举行
中国药酒技术和产业
蓬莱安诺葡萄酒庄举行开工仪式
蓬莱安诺葡萄酒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