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酒为清香型大曲白酒,产自湖北省武汉市,以水、高粱、小麦、玉米、糯米和大米为原料,以大麦和豌豆踩制的清荏曲、红心曲、后火曲为糖化发酵剂。酿制时,热水打浆,掌握适当入池水分,采用地缸分离低温缓慢发酵,石板封缸的工艺,回沙、回醅、断吹回酒、缓火蒸馏、掐头去尾、再量质摘酒、分级贮存;加上武汉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环境和水质条件为美酒的酿造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这一切共同孕育出黄鹤楼酒优雅、独特的风格。酒液清澈透明,酒香清雅纯正,酒质醇厚谐调,入口绵甜爽净,饮后怡悦提神。具有入口醇厚绵软,后味爽净,悠长的特点。
武汉的三镇酿酒始于汉代,至清代末期已有百余家酒坊,酿有冰橘烧、桂花烧、竹叶青、汉汾酒等十几个品种。1915年,“罗恒仁”糟坊所产汉汾酒获国货展览会三等奖; 1929年,“德泰源”糟坊的汉汾酒获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一等奖;1952年,在“老天成”等几家糟坊基础上建成的武汉酒厂,沿用传统工艺,继续生产汉汾酒;1962年,国营武汉酿酒厂成立,在学习汾酒的酿制工艺后,酒的品质大为提升,改名为特制汉汾酒。
1977年,酒厂重新更名为武汉酒厂。到了1984 年,恰因黄鹤楼古迹的重建,武汉酒厂为打造自己的品牌,脱离“汾酒”二字的影响,便以黄鹤楼古迹为酒名,改“汉汾酒”为“黄鹤楼酒”,同年特制黄鹤楼酒被评为国家名酒,获金质奖;1988年再次获国家名酒称号。黄鹤楼酒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三大清香型名酒之一,更被民间誉为“南楼北汾”。
民国时期两次获得国货展览会大奖后使汉汾酒名声大震,各个糟坊之间竞争也愈加激烈,除了在酿造工艺上下功夫,还在包装上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以吸引消费者。作为经济重镇的武汉可谓人才济济,各糟坊皆聘请专业人士设计包装,在酒标设计上极尽讨好消费者,用吉祥的图案的寓意和精美的画面吸引之,并到工商部注册商标以区别他人,保护自己经济利益不受侵害。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