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青年人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又有多少人在奋斗中谱写无悔篇章?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样两位青年员工。
从评酒员到酿酒工
初见周典的人,都以为他是位中学生。他那黑黑的粗眉下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清澈又明亮,脸上始终挂着腼腆的笑容。周典于2016年6月从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毕业后,同年11月应聘到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习。2017年3月,经过层层选拔,周典脱颖而出,成为伊力特酒二厂的一名评酒员。
在评酒员岗位,周典虚心向师傅郭吉秀请教,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扩大知识面,熟悉相关产品标准和产品风格,了解产品的工艺特点。同时,他苦练品评基本功,并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评酒水平。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一年的锻炼,周典的白酒品评能力大幅度提升。
但是,评酒是个技术活,不但需要懂品评,更要懂生产。虽然刚到公司时,周典在酿酒车间实习过三个月,但用三个月的时间掌握酿酒技能远远不够。经过深思熟虑,周典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到酿酒班组去酿酒。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后,受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训斥他脑子进水,说评酒员工作别人想干都干不上,酿酒工作那么辛苦,还竟然主动去酿酒。而从包装女工一步步胜任为包装车间主任的母亲当时没有吱声,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后,她应允了周典的决定。
4月16日,周典来到酿酒18班,开始了他新的人生。从此,他的人生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上早班凌晨4点钟起床,4点半进工房;学会揭泥巴、挖窖、翻拌糟醅、下窖等酿酒工艺流程。每天下班后,他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吃过饭倒头就睡。以前手机不离手,如今手机束之高阁。正如他所说:“虽然每天工作很累,但是很充实。班长和师傅们对我都很好,我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我一定努力工作,打造全新的自己。”
从培菌工到酿酒工
毕业于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3月应聘到伊力特公司的廖强,其经历比周典丰富得多。到伊力特以后,他先后在公司生产设备部、伊力特酒三厂维修车间、伊力特酒三厂培菌室实习。
2017年10月,廖强调到伊力特酒二厂培菌室工作。在培菌室,他每天跟着师傅罗建忠虚心学习白酒酿造微生物的培养。这样的日子过了3个月,廖强深刻意识到要干好、干精这门工作,必须从酿酒干起。酿酒是一切学问的基础。经过慎重考虑,廖强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去酿酒!当他把这一决定告知家人时,同样受到父亲的否定与数落。
廖强笑着跟父亲解释,他说:“我既然安下心在伊力特工作,就得从基础学起,打好基本功。而对于一家白酒企业来说,酿酒是这一基本功的根源,不懂酿造知识,没有经历过酿酒,谈一切与酿造有关的话题都是零。”父亲听了后,细细思虑一番,终于颔首默认,但也严肃警告儿子要考虑清楚,毕竟自小没有干过重体力活,怕他身体吃不消,打退堂鼓。廖强给父亲吃了颗定心丸:“您放心,再苦再累都是我自愿的,我绝不会放弃!”
就这样,2018年元旦过后,廖强来到伊力特酒二厂中试工房酿酒15班工作。经过和周典一样艰难的磨砺,廖强坚持了下来。如今,在酿酒班组工作了4个多月,在班长和师傅们手把手的现场指导下,他对酿酒已从门外汉到步入正轨,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身体也强壮不少。他对自己信心满满,对未来充满展望。
如今在伊力特,像周典、廖强这样书写无悔青春的青年大学生还很多。他们慢慢脱去稚嫩的绒毛,换上坚毅的外壳,学会担当学会背负,用自己的方式在“伊力特”这个广阔的舞台,施展才华,为伊力特的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