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VF主编林力博说:“在这次评选中,最高的得分是14.5。我们没有必要为这次评选没有产生出一款伟大、优异乃至梦寐以求的酒而感到遗憾。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自新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过程,一般要在30年左右。而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严格来说,才不到10年。而且,这还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还与产业政策、资本、科研、教育、酿酒哲学等有关。我们恭喜那些获奖者,也希望那些没有获奖的可能由此看到差距、找到方向。”
随后, RVF副主编Olivier Poels也在论坛上发表了他参与此次评选的所思所感:“实话说,这次评选的结果我有些失望,相当多酒款仅仅是工业生产出来的酒,缺少风土特征和内涵。但毫无疑问,中国葡萄酒会进步的。越来越多的酒庄请了外国顾问,有些酒庄有着明确的改进质量的意志,有些风土也具有潜力,这一切都将使中国酒进步。”
怡园酒庄庄主陈芳作为“年度酒庄奖”的获奖代表,回忆了怡园酒庄成长的故事,感慨良多。“十年前我和当地政府领导谈合作,他们以为我聘用的男司机是酒庄庄主。十年之后,我观察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产业都发生了不少变化。一是人们消费观念不断变化,人们不再迷信“法国酒”的铭牌,从只关心每年怡园酒的价格到会和我们品评讨论每年怡园酒的风土变化带来的口感差异。我们和政府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政府给予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协助。”
接下来,中国知名葡萄酒专家李德美从历史、生产与消费、地区分析和未来预测四个方面给出他对中国葡萄酒发展的看法。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中外同行业对比,李德美认为,中国葡萄酒短时间内在风土的识别与运用水平、种植及酿造技术上都有待提高,而中国的人力成本也需要降低,所以,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中国不一定有实力和国际上其他优秀产区竞争,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市场。
作为论坛的最后一位主讲人,世界著名“飞行酿酒师”Michel Rolland讲述了他对中国葡萄酒生产的观察与思考。“在十五六年前,我就曾来到中国,那时候中国葡萄酒的产量和质量都不高。近十年来,我观察到中国发展很快,潜力巨大。任何一个国家酿酒都经历过相同的阶段。现在是中国酿酒的开始阶段,应该从基本做起,需要重视的一是土壤、其次是气候、第三是品种,即:什么土壤、什么气候适合种什么种类的葡萄,可能这对中国而言是个新概念。”
无论此次论坛的结论是,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葡萄园,最大葡萄酒市场,还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毋庸置疑的是,未来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时间,新世界葡萄酒产区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把真正意义的葡萄酒产业发展起来,大概需要30年。唯有脚踏实地,不急功近利,不贪图捷径,中国葡萄酒产业才能跻身国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