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中国青年群体的饮酒行为及观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中国青年群体进行理性饮酒的传播,保乐力加中国联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共同开展了2012中国青年群体饮酒行为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18-30岁的青年人,主要包括大学生和白领2类群体。调研方法主要采取了拦截访问、座谈会和主题辩论会等方式。其中,拦截访问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厦门六个城市进行,共访问了1258个目标群体。
核心研究发现
(一)对理性饮酒的界定
1、理性饮酒应该包括:不应过度饮酒、不能酒后驾车、孕妇和未成年人不能饮酒4方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建议
2、青年群体如何界定“理性饮酒”?
青年群体眼中的“理性饮酒”主要包括:不应过度饮酒(68.2%)、不能酒后驾车(67.2%)以及怀孕/哺乳时不应饮酒(58.8%),均有超过50%的青年群体认为上述3项属于理性饮酒,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存在进一步普及的必要性
但青年群体对“未成年人不能饮酒”认知不足,仅有47.3%的青年群体认为理性饮酒应包括“未成年人不应该饮酒”。
3、可见,青年群体对于“理性饮酒”的界定基本上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标准基本一致,最大的差距存在于“未成年人不能饮酒”方面;而对于“不应过度饮酒”、“不能酒后驾车”、“怀孕/哺乳时不应饮酒”三个方面,仍有进一步宣传提升的空间。
(二)未成年人饮酒:
1、青年群体对未成年人饮酒的认知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
青年群体认识到“成年之后才可以喝酒”,比例达到78.9%;
但在实际行为层面上,未成年人饮酒现象较为普遍:超过半数(55%)的青年人首次饮酒年龄不足18岁。
2、为什么存在这种不一致?
首先,青年群体并不认为“未成年人饮酒”是不当的饮酒行为:仅有33%的人认为“未成年人饮酒”属于不当饮酒;
同时,他们并不认为未成年人是绝对不可以喝酒的,反而觉得在一定情况下未成年人喝酒也是无妨的:仅有35.9%的人认为未成年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以喝酒,近6成的人认为未成年人在一定情况下(如父母在场、少量饮用)时可以喝酒;
此外,青年群体对未成年人饮酒的危害认知不足:近5成青年人未意识到未成年人饮酒会对他们的身体、大脑造成的伤害,而对于其他方面的危害(如易冲动犯错、分散注意力等)认知情况更差。
3、哪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未成年人首次饮酒行为的发生?
对于首次饮酒年龄不足12岁的人而言,家人鼓励和家庭饮酒环境熏陶是促动其首次饮酒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首次饮酒年龄在12-17岁的人而言,则更多因同伴劝酒及害怕无法融入到朋友圈而开始喝酒。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