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酿网】核心提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红酒,尤其是聚会时、送礼时,红酒代表的就是一种时尚,一种品位。疯狂而起的红酒热给了很多不良商家赚钱的机会,导致了吉林省葡萄酒生产厂家猛增,而近四成的企业则是不达标的。
吉林长春市新城大街与南环路交会处,熟悉此处的人士告诉记者,在此处周边5公里半径之内,最高峰时曾有70余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在此落户。
红酒热,在近两年不仅仅表现在酒价飞涨,投资客的涌入更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疯狂。有业内人士称,如果将销售与生产企业合并计算,从2011年底到现在,吉林长春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两家新增的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经营者都是外行。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7月开始实施的全国首例《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或将叫停这种红酒的疯狂。
现状
80%红酒专营店不具备专业藏酒条件
长春市朝阳区湖西路与延安大街交会处,不足500米的距离,紧密地开设了3家红酒会所。而距此不足百米的距离,一家名烟名酒店也经营着10余种进口葡萄酒单品。在一些投资者眼里,长春俨然就是进口葡萄酒掘金的风水宝地,当然都是冲着高回报去的。某葡萄酒经销商就透露,长春目前约有40家大大小小的红酒酒庄、酒窖和会所,较为专业的有10余家,而真正有私家酒窖并且具备储酒条件的只有四五家。80%的红酒专营店都不具备专业的储酒藏酒条件。
用添加剂私自灌装民宅成了“加工厂”
一间极不起眼的小平房,地上堆满了成箱的食品添加剂及各种包装物,几名工人经常深夜往外搬货物。或许谁也没有注意这个忙碌的民宅竟然就是一家红酒“加工厂”。
日前,记者从长春市工商局了解到,实际上上面提到的仅仅是一个个例。仅仅在今年5月,长春市工商局食品分局就查处了多起经营进口红葡萄酒的违法案件,这些案件突出表现了一些不法经营者为牟取暴利,低成本灌装红酒。
新规
新建企业(项目)年产能不低于1000千升
从2005年开始,葡萄酒行业年复合增速为21%,呈加速增长趋势。但与此同时,由于各方资金蜂拥而入,不少国外进口酒以次充好、国产酒披上洋外衣、仿冒国产知名品牌现象越来越多。
以长春为例,据保守估计,市场上的红酒品牌至少有上千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葡萄酒代理商大大小小有数百家。
为此,工信部及时发布了葡萄酒行业的准入条件。《条件》明确,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生产葡萄酒产品(不包括葡萄酒原酒)的新建企业(项目),其年生产能力应不低于1000千升;以购入葡萄酒原酒(包括进口葡萄酒原酒)为原料生产葡萄酒产品的新建和改扩建企业(项目),其年生产能力应不低于2000千升。
未来
4成中小酒企或出局红酒产业将现新格局
“葡萄酒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包括原料种植、加工、储藏、包装等一系列投入,1000吨的产能意味着上千亩的葡萄种植,10亩以上的厂房建设、大型的陈酿储备中心,以及各种设备。保守计算,至少要投入3000万元。”省内某葡萄酒生产企业负责人梁女士算了笔账。
那么,如果以目前的准入条件,吉林有多少葡萄酒生产企业并不够格呢?对此,长春市酒类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赵禹表示,新规虽然对已经注册的企业没有约束,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吉林有6成左右的企业已经达到新规要求。由于之前标准的空白仍旧有4成难以达到这个水平,甚至有2到3成的企业产品品质不稳定,生产工艺落后,所以伴随着市场以及企业自身的淘汰规律这些企业有可能面临危机。
法国波尔多酒庄国内主要代理商、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潘乐丰也认为,“目前摆在包括吉林在内的全国葡萄酒生产企业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利用这几年的缓冲期,做大做强;第二,与大型葡萄酒生产企业合作,走上"被兼并"之路。”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