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白酒行业比较热闹,受到老百姓强烈关注,18日,央视招标引起了白酒企业之间激烈的竞标,就在企业之间标出巨额广告费时,消费者担心白酒会涨价。19日,有媒体爆出“塑化剂事件”,一时之间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触碰消费者脆弱的神经。
专家:生产过程中不含塑化剂
人民网记者致电中国酒业协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电话均无人接听。随后记者连线塑化剂领域的专家、四川大学教授雷景新,雷教授表示,白酒在生产过程中是没有塑化剂成分的,但在管道输送和包装等环节会接触到塑料制品。如白酒行业普遍用的塑料管道,是传统高分子材料加塑化剂而成,并非环保的增塑剂,这是行业弊病。因此输送白酒过程中,酒体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很容易将塑化剂溶解到酒精中。
白酒改用环保可食用材料包装
雷教授强调,他注意到,此次酒鬼酒检出的三种塑化剂成分均是邻苯二甲酸酯类,也就是台湾塑化剂事件的主体。这种塑化剂毒性很强,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因此,雷教授建议无论此次检测结果是否真实,都对白酒行业敲响了警钟,他建议白酒行业改用环保可食用的增塑剂,避免酒精对其溶解产生安全隐患。(摘自人民网)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消费者,各种事件的爆出,也不断的打击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不管此次“塑化剂事件”是否是一场“闹剧”,也算是给白酒行业敲了一次警钟。对于白酒的储存,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提醒,白酒最好存放在阴凉通风处,白酒打开后应该尽快食用,避免酒的成分变得不稳定和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塑化剂是什么 用来增加材料柔软性
塑化剂(Plasticizers),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等特性的添加剂。它不仅使用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也会添加在一部分混凝土、水泥与石膏等材料中。在不同的材料中,塑化剂所起的效果也不同。在塑料里,它可以使塑料制品更加柔软、具有韧性和弹性、更耐用。
塑化剂种类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它主要用在PVC(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很多医用塑料用品,例如导管、输液袋等,也都含有这种物质。它在塑料制品中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从1%到40%都有可能。这次台湾饮料安全事件中的主角,正是DEHP这种物质。
作为一种塑化剂,DEHP只能在工业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以往发生过的DEHP安全事件和调查,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装材料污染、非食品物质的接触等方面。然而,这次在台湾地区生产的一些食品饮料中发现大量DEHP,则是另有原因。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原来,这些食品的上游生产厂商在向食品中添加一种“起云剂”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更廉价的塑化剂DEHP。被检测出来后,引发了这次食品安全问题的大关注。最早发现DEHP污染的台湾检测部门工作人员,本来也以为DEHP来自食品包装污染,但通过对包装的检验排除了这种可能。后来经过追查,才发现了“毒起云剂”这个源头。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