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月的发酵,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风波依然没有结局。事态正因“茅五洋”白酒三巨头的集体救市反击发生新的微妙变化。据调查,“水晶皇”背后有4股境外资金支持他,趁机做空中国白酒,以协助洋酒进入中国。在白酒行业塑化剂标准尚未制定的背景下,海外洋酒又被卷入纷争。
“茅五洋”增持股份救市
12月13日,北京中能兴业投资咨询公司(简称“中能兴业”)发布了11份塑化剂检测报告。
如果以卫生部去年551号文件为参考(DBP、DEH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3mg/kg、1.5mg/kg),茅台汉酱51度DBP含量严重超标,达6.37mg/L,几乎是标准的20倍;五粮液52度、52度1618、洋河52度梦之蓝的DBP含量也都超过3mg/L,是标准的10倍。至此,中能兴业再次引爆塑化剂的第三波舆论潮,五粮液、洋河也卷入塑化剂事件中来。
为了避免塑化剂的负面影响,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除了发布澄清公告,向市场保证产品质量没问题之外,他们在资本层面上也展开了自救运动。
12月11日,茅台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上市公司45万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0436%。此外,茅台集团还表示,拟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的未来6个月内,从二级市场上继续择机增持该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本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1%。若按每股200元计算,茅台有限公司此番1%的增持计划将耗资约20亿元。
随后的12月14日,洋河发布公告称,《关于公司股份回购计划长效机制》已经在201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生效,若市场情况触发回购股份条件,公司将适时启动回购决策程序。
对此,洋河股份董秘丛学年告诉本报记者,在塑化剂风波之前洋河就制订了上述股票回购计划,上述计划是长期的,不是临时性的,公司拿出每年不低于净利润的30%向股东现金分红,然后每年再额外拿出净利润的20%左右回购股票,这对股东是一种回馈,这次塑化剂风波或许会加速这项计划的实施。
据本报记者计算,洋河股份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10亿元,以其公司预测2012年全年同比去年增速超过50%计算,今年有望达到60亿元左右。如果洋河2013年实施股份回购计划的话,该公司将拿出不低于12亿元的资金回购股票。
相对于洋河股份的大手笔回购计划,五粮液虽然暂时还没公布大的回购计划,但是其高管增持股份的行动已经打响了。
12月17日晚,五粮液发布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步发展的信心,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于2012年12月14日、17日分别以自有资金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增持了本公司股票共计83301股,成交价格区间为25.00-26.50元/股,涉及金额超200万元。
洋酒卷入塑化剂纷争
就在白酒塑化剂风波未止的背景下,袁仁国的表态却把海外洋酒卷入风波之中。
事实上,同袁仁国持同样观点的并不是孤例。国内一位不愿署名的大型白酒企业高层告诉本报记者,从今年8月份开始,行业就有传闻说国外的一些资本和国内的一些机构有可能要做空白酒行业,现在大量的洋酒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包含红酒和洋白酒,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去调查。
茅台集团一位内部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塑化剂风波从酒鬼酒到茅台,然后再到五粮液、洋河,从章法上来看,对方很淡定从容,这显然是有预谋的一次行动。
对于袁仁国的说法,12月19日,备受外界质疑的“水晶皇”通过其博客回应称,“如果不能在道理上扳倒别人,就不要拿动机说事儿!”
据了解,2007年到2011年,受传统金融市场 不景气的影响,国内热钱迅速向红酒投资领域涌入,因为投资回报率高,且相对更加稳妥,中国红酒投资市场在此期间快速升温,并在2010年-2011年达到高峰。
就在人们对红酒投资广泛看好的时候,从去年开始,国内外红酒投资市场滑坡。此后,国内炒得火热的拉菲造假丑闻,也让不少红酒投资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市场。
有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葡萄酒市场规模约500亿元,其中进口葡萄酒占25%左右;今年1-10月我国进口葡萄酒3.1亿升,比去年同期增加31.4%,价值16.6亿美元,增长68.2%。
对此,黑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赵禹认为,境外资本一直对中国的白酒虎视眈眈,袁仁国的意思不一定就是单纯理解为他们借塑化剂事件使洋酒更好地占领中国市场,也有一层意思就是境外资本借机打压整个白酒,进而通过资本渗透参与中国白酒的投资甚至控股,类似帝亚吉欧控股水井坊一样。
“以前大家都没有想到白酒行业还会有塑化剂的问题,现在却出现了,这对红酒交易来说可能是一次好机会。”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慧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在塑化剂狂袭白酒的背景下,沉寂了许久的国内葡萄酒投资市场也确实开始趋热起来。
对于袁仁国洋酒阴谋论的说法,一位从事澳大利亚红酒贸易的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并不认同。她表示,红酒这几个月确实在升温,但是自己在行业内并没有听到洋酒做空白酒的传言,这也许是白酒行业为了转移话题才这样说的。
相关阅读:
塑化剂恐慌蔓延至调味品行业
酒鬼酒贴牌产品再涉塑化剂
塑化剂余波未了 酒企自证清白不具说服力
悬疑剧白酒业塑化剂何时剧终
“阳光评估”或是解决塑化剂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