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漫画
前段时间发生一起乌龙报道,再次拨动消费者为食品安全紧绷的神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透露,白酒塑化剂指标大幅放宽,随后马勇立即通过媒体发表声明否认塑化剂标准放宽,让消费者脆弱的心玩了一次过山车。
应该说,这个澄清非常及时,而鉴于白酒行业正在酝酿出台首个标准,笔者仍有话要说。
其一,需不需要放宽行业标准?“塑化剂风波”发生后,中国酒类协会白酒分会曾总结出三条结论:第一、白酒中的塑化剂是由于生产中所使用的塑料管和塑料容器中迁移而来的;第二、现在白酒生产企业都已经整改过了,生产出来的白酒基本检测不出塑化剂;第三、添加塑化剂不会提升酒的品质,企业没有人为添加的动力,也就是说塑化剂不是人为的。处于这次塑化剂漩涡中心的酒鬼酒公司也呼应了上述说法:“自从发生塑化剂问题后,公司就更换了包装线上使用的塑料导管,公司现在的产品不会存在塑化剂问题。”由此看来,既然塑化剂问题容易解决,就没有放宽行业标准的必要。
其二,行业标准要不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从马勇的声明看来,白酒行业塑化剂限量标准与卫生部551号文的规定不是比较谁宽谁严,而是要以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白酒工业食品安全水平为目的。换言之,只要不损害消费者健康,塑化剂限量标准仍有放宽的可能。问题是,如果行业制定的标准松于卫生部标准,食品安全内控就没有了意义,虽然这样会使好多企业达标,但是安全性降低了。行业标准作为行业内部质量控制与规范,不能与国家标准相矛盾。
其三,国内标准是不是一定要低于国际标准?毫无疑问,国内标准制定者之所以强调参考国际上塑化剂限量标准来制定新标准,原因在于目前境外食品塑化剂限量标准比国内宽松。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海关在检查一批进口法国干邑酒时发现塑化剂含量超标,被拦截的品牌涉及人头马、卡慕和法拉宾等三个法国干邑白兰地酒品牌的产品。这对于中国酒业市场健康发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其四,出台新标准对白酒行业有没有利,取决于消费者对新标准满不满意?多数食品安全专家认为,若放宽塑化剂标准更多的是打击消费者信心。消费者可能会担忧,塑化剂标准放宽了,以前所谓的不合格产品将变得合格,那么白酒产品的品质实际下降了。在当前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放宽塑化剂相关标准会加重消费者的疑虑,消费者寻找其他替代品的倾向增强。如此下去,白酒行业将渐失市场,最终危害整个白酒行业。
前车之鉴如香港“限奶令”,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对内地乳企有利,部分消费者会转向购买内地奶粉,但实际上这部分人更多购买在内地的洋品牌。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非常重视。据全球大型调查机构RoperReportsWorldwide公司调查,67%中国人群担心所购牛奶是否安全,占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更高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可见,培养和恢复消费者的信心才是关键。
令人欣慰的是,早在今年1月2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就指出,要牢筑食品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首要是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法规制度。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