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茅台发布了《关于申请撤回“国酒茅台”商标行政诉讼案件起诉的声明》。声明称,公司决定依法向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申请撤回,并谨此向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评委)及各相关方表示诚挚歉意。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国酒茅台”商标之争暂落帷幕 茅台主动撤诉
在声明中,茅台集团表示,“国酒茅台”商标注册申请,已历时十多年。对国家商评委国家“不予注册”的复审决定,茅台集团“充分尊重,也乐于接受”。至于撤回的原因,茅台在声明里解释称,是“日前因内部工作衔接问题递交的诉讼申请”,因此决定向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申请撤回。此外,茅台还表示,将继续秉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与兄弟企业同心携手,尽心尽力维护好白酒行业来之不易的竞合发展生态。
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茅台集团先后两次向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后变更为“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注册“国酒茅台”商标,两度均被驳回。
商标委在决定书中认定,“国酒茅台”这一商标中的“国酒”文字带有“国内最好的酒”、“国家级酒”的质量评价含义,茅台集团提交的证据并不能证明“国酒”具有其他更强的含义。该文字成为茅台集团注册商标的组成部分独占使用,易对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这一商标违反了《商标法》的相关规定,不予核准注册。
8月10日,茅台集团依法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对“商评委”提起诉讼,要求“商评委”“撤销茅台公司申请的‘国酒茅台’商标不予注册”的复审决定,并要求“商评委”就“茅台申请的‘国酒茅台’商标不予注册复审申请”重新作出决定。不过,三天后的8月13日,茅台集团就发声明表示,决定依法向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申请撤回“国酒茅台”商标行政诉讼案件起诉。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茅台集团此次主动撤诉,是对国家和行业大局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因为在过去10多年里,“国酒茅台”品牌宣传早已深入人心,对于茅台集团而言,商评委不予注册未必是坏事,这意味着其它白酒企业也不能申请“国酒”商标。至于茅台在未来品牌推广中,以“国酒”宣传是否有负面影响,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股价下跌、预收款大幅减少 茅台风光不再?
据茅台8月1日发布的2018年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52.51亿元,同比增长38.2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57.64亿元,同比增长40.12%;扣非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58.84亿元,同比增长40.82%。其中,茅台酒收入293.83亿元,同比增长35.86%;系列酒收入39.93亿元,同比增长56.67%。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无论是茅台酒还是系列酒,贵州茅台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称得上是一份亮丽的中报。
值得注意的是,茅台的业绩出现强劲增长,但其股价表现却不尽人意。在中报披露后,其股价却出现下跌,股价最低下探至662元,与2018年6月份803元的最高价相比,最大跌幅17.56%。这其当初火爆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曹中铭认为有三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贵州茅台中报显示,其预收款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4%,从177.8亿元变成了99.4亿元,减少了近80亿元。而经销商预收账款一直以来都被白酒企业看作自己的“护城河”,对贵州茅台同样如此。预收款的大幅减少,会被机构投资者认为对其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二是从投资的角度讲,股息率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在当前的A股市场上,股息率超过一年期银行利率的比比皆是,有的上市公司甚至超过10%达到16%。但贵州茅台近几年来的股息率并不高,反而随着股价的大幅上涨呈现出下滑的态势。如,2015年-2017年,贵州茅台的股息率分别为2.54%、1.72%和1.58%,由于股价较高,投资者的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对等。
三是从茅台的股价上看,先前攀上800元大关,如今在680元一线震荡。今后茅台是否能重上800元大关还是未知数,如果其业绩像预收帐款一样增长乏力,甚至是负增长,那么支撑股价的基础将丧失,此时进场,其投资的安全边际较低,风险较高。而且从绝对估值上讲,680元左右的茅台,到底值不值得价值投资,当然还须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更何况还是在北上资金与QFII鱼贯而出的背景下。此外,从技术上讲,茅台K线走势上有可能形成M头。一旦其后市跌破645元,则技术上M头成立,或对股价形成更大的杀伤。(本文部分内容来自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曹中铭《贵州茅台风光不再?》一文)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