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分阶段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决定,中国马上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是报复也好,还是巧合也好,我们不去猜测,但从葡萄酒业内人士处获悉,中国对欧盟“双反”拿葡萄酒开刀,还有“食品安全”的另一个原因。
“劣质工业酒”在中国低价倾销已近20年
欧洲许多国家多少年来一直把质量低劣,含农药、化肥残留,甚至快过期的“垃圾工业酒”以“1-3欧元”的低价倾销到中国。他们抓住了中国人“盲目崇洋”的心理,在中国高价出售,牟取暴利。这不仅伤害了中国人的身体,还大量掠夺了中国人的财富。商务部这次拿欧盟葡萄酒开刀其实是“一箭双雕”。
1998年中国就曾打击过一次欧洲“垃圾工业葡萄酒”出口中国的事件,当时统计中国人用3年时间喝掉了几十万吨欧盟的“垃圾工业葡萄酒”。近些年来,欧洲“垃圾工业葡萄酒”在中国又死灰复燃。
近日,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刘丹阳介绍,2009年至2012年,我国从欧盟进口葡萄酒由6.4万千升上升到25.7万千升,年均增幅达到59.83%。2012年,我国从欧盟进口葡萄酒总金额达10.4亿美元。不法酒商们在海上的货船上就地勾兑,更有甚者,直接到中国找家小厂制假造假,于是就闹出了“拉菲在中国的销量超过了拉菲酒厂总产量的几倍”这样的笑话。
欧洲人自己喝“庄园酒”,却把“工业酒”倾销中国
目前,从欧盟进口的红酒在中国已呈现出“哑铃型”的结构,即高端和低端市场“两头大”。高端市场被名庄的庄园酒牢牢占据,但数量有限。欧洲人主要喝庄园酒,因为庄园酒是无农药、无化肥的有机葡萄酒,庄园酒品质高但数量少,其一般采取的是会员制销售模式,大部分庄园酒都被会员消耗了,所以出口到中国数量极少。
另一块就是工业酒,欧洲工业酒像中国一样,也是从农民那里收购葡萄,农民为了增收,同样也是不断地给葡萄打农药、施化肥,再采用工业化大生产,生产出大量的低档酒。这些酒除了欧洲一些穷人喝点,大部分出口到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中国就是其最大的出口国。
一直以来,进口葡萄酒带来的强大冲击让中国葡萄酒企业处境尴尬。近年来,随着进口关税下降和进口葡萄酒种类不断增加,进口工业葡萄酒快速进入中国中低端市场,国产葡萄酒原有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中国酒业协会有关人士曾表示,除了对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进口葡萄酒的产品质量也要进入中国的认证体系。
中国也即将进入“庄园酒时代”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商务部对欧盟提起葡萄酒反倾销调查,将给处境尴尬的国内葡萄酒企业腾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对国内葡萄酒厂商是利好。”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彭洪表示。然而,一个行业的发展,仅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中国的葡萄酒企业应该用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国产葡萄酒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安全的食品成为消费者的刚性需求,中国的葡萄酒企业要快速转型升级,迎头赶上欧洲庄园酒水平,可以从培育有机葡萄园开始来彻底解决中国工业酒农药、化肥残留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赶超欧洲,否则即使中国政府“双反”,也不能阻挡欧洲葡萄酒进军中国的“巨轮”。
可喜的是国内的太阳谷庄园、怡园酒庄以及长城、张裕等民族知名葡萄酒品牌已经开始大力发展庄园酒。如中国的太阳谷庄园投资数亿元,用了19年培育了万亩有机葡萄园,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冰酒庄园,并三获世界冰酒金奖,给中国葡萄酒企业进入“庄园酒时代”开了个好头。未来3-5年,中国像欧洲一样也一定会进入新的“庄园酒时代”。
相关阅读:
商务部对欧盟进口葡萄酒“双反”调查最新进展及事件回顾
葡萄酒不是中国“双反”唯一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