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造有序参与、良性互动、有力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就需要通过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保障酒品安全,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安排,商务部在全国商务系统部署开展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将酒类知识宣传作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武汉、昆明、银川等重点城市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这一活动始于去年,商务部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组织开展进口酒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得到了进口酒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据了解,此次酒类知识宣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经销商和消费者对于酒类商品的科学认知,增进对酒类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识假防骗的能力,倡导以“科学饮酒、理性饮酒、文明饮酒”等为基本理念的酒类消费文化。
同心携手各尽其责
今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为“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京出席了宣传周的启动仪式。汪洋指出:“希望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组织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工作中来,为保卫自己的健康、保卫大家的幸福生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显其能,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督员、守护者、受益人。”
汪洋对“社会共治”概念进行了深入阐述,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打造有序参与、良性互动、有力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就需要提高政府监管的严格性、严肃性、有效性和公正性,需要增强酒类经销商诚信经营的意识,要增强消费者识假防骗的能力,通过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保障酒品安全,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从商务部市场运行司了解到,2012年,我国酒类生产、流通、进出口总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在酒类生产方面,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酒类生产企业饮料酒及发酵酒精总产量7202万千升,同比增长5.7%。其中,饮料酒总产量6382万千升,同比增长6.0%;发酵酒精总产量820.6万千升,同比增长3.5%。全国规模以上酒类生产企业饮料酒及发酵酒精工业总产值7527亿元,同比增长20.7%。在酒类销售方面,2012年,商务部监测的典型酒类流通企业饮料酒销售量同比增长1.9%,销售额同比增长9.8%,增幅有所降低。在酒类进口方面,2012年,中国酒类商品进口总量59.4万千升,同比增长16.11%;进口总额2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56%。
强化酒类流通管理
在当前酒类行业面临调整和转型的背景下,提高酒类流通行业组织化和现代化程度更加紧迫,推进酒类流通体系创新更加重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更加关键,打击制假售假、以次充好、仿冒名牌等的任务更加艰巨。为进一步保障酒类生产商、流通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确保酒类流通行业健康发展,自去年以来,商务部门在酒类流通行业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在法规方面,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吸收和借鉴国内外酒类管理立法经验,积极推动全国性酒类管理法规早日出台。在规划方面,商务部拟组织对《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在标准方面,商务部继续加大标准制定的工作力度,形成酒类射频识别电子追溯、各酒种流通技术规范等一批行业急需的标准,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在政策方面,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继续推进酒类电子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鼓励酒类企业采用射频识别等溯源技术,推进从原料采购、生产、仓储、运输、批发到销售终端的全过程追溯。在专项整治方面,商务部会同质检、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下发了《2012年联合打击假冒侵权酒类产品专项集中行动方案》,切实规范酒类产品市场秩序。在诚信建设方面,商务主管部门支持行业协会,推进以“真品售酒、实价售酒”等为基本要求、以“放心酒”示范创建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服务体系建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