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群体正日益成为社会中的主流人群。这些在物质安全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人类,对于物质财富的理解,对于社会形态的认识,对于个性体验的重视,都正在汇聚成为强大的潮流力量,并逐渐改写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与此同时,中国酒业正站在这样一个市场变革的拐角点,就目前的业界观点来说,市场还只是简单的把80后、90后统归到同一个消费层次来看待,但事实上,随着80后消费观的成熟和90后消费观的亟待成熟,你会发现两个年代层居然有着相当大的落差,后者作为时代最新思想的标杆,考验着我们的市场未来应变的能力……
个性的需求,酒企准备好了吗
90后需要的是什么?这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表达为:我要购买那些能够带给我个性化生活的东西。我要购买那些能够让我实现心理自主的服务。我要购买那些能够让我创造自己、了解自己、成为自己的东西。他们深切地渴望商业世界能够在他们的个人心理与行为空间中为他们提供支持。
如此看来,让酒业去满足90后的DIY心理,是不是有些不现实,答案必然是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不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小规模集群的片区消费层来攻克,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限产限购来彰显孤立的个性,但如何做到这点,是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企业资产、供应链、流程,都是为大规模制造而生,另一方面,是未来市场正视个性化消费浪潮。如何权衡,关乎未来企业的立足点。
中国白酒有经营各种定制酒的传统,实际上这在满足90后新兴消费层的需求上可谓有了点从业经验。在未来,这个模式要从被动变为主动,最简单的方式诸如酒瓶上打上日期编号,或者这一日出生者的生辰八字之类的,最大程度的满足他们需要自我欲望满足的情结。在未来,酒类企业不仅仅追求产量或者当下流行的时尚化,可能把更多的目光发散在个性需求定制的层面上,这应个性化消费浪潮而生,同时也在加剧着个性化消费浪潮,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在这样的大潮推动之下,消费者的独特性将日益得到尊重,并充分彰显。
当然,这需要巨大的胆量和执行目光,如何权衡纷繁无杂的个性带来的成本,决定了能不能执行的根本。
网络销售的有容乃大,准备好了吗
古代人没有电,没有网络,也能过得好好的,现代人,有着电,有着网络,也会过的空虚,古代人斗酒诗百篇,尽是才气,现代人酒驾闹事,全是荒唐。时代改变了我们,酒却依然是酒,90后有着比80后更为严重的网络依赖症,这得源于他们受到的更好的电脑知识教育和操作实践。
今天,我们通过淘宝、天猫,通过电脑、手机去操控微博、微信达成各种买卖,所谓的“一键在手,天下我有”大概就是这个感觉了。网络愈发冲击着传统实体店经营的份额。围观各种网络电商日渐爆表的销售神话,已经一步步印证了新时代的新消费模式,网购在未来的道路只会越来越宽,90后作为网购年轻群体的主流群体,所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
酒类选择电商也已经成为国内酒企都在争着入门的事,进口酒这方面自是不用说,本来就讲究的洋玩意,在电商的操纵下更有那么一回事。而传统的白酒跻身电商也颇有革新的韵味,就目前来说,白酒圈子已经在大规模向网络进军,迈开了第一步,大家也充分认识到网络销售在未来的有容乃大,但如何立住脚和走进90后们的主流视线里,大家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
青春染暮气,怀旧风会浮夸一时
80、90后的基调是怀旧,前些日子人民日报上一篇《莫让青春染暮气》的文章就这么写进了80、90后的内心深处,而随着社会责任的背负,房子车子的压力,80后变得越来越现实和有动力,90后则进入了相对的精神空窗期,青春染暮气已经影响了这个时代,深入到了他们的三观深处,作为老传统的白酒,似乎很能追托他们的怀旧情结,90后的小年轻们普遍有着宿醉一场的冲动,而白酒似乎是一个不二的选择,那些有历史,有故事的白酒,更能刺激他们的感官。在未来,如果有需要,那些充满复古情怀的文字和历史典故,将再一次大规模的走入我们的视线,走入白酒的各种宣传中,但作为主流消费群的90后是不在乎其间的之乎者也,他们只在乎之乎者也后面的那层文化薄膜。我们甚至可以看见几个席间端坐的90后一边高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一边稀里糊涂的喝着他们感觉辣喉的白酒。总之,时代的需求就是正确的,我不反感,也不支持,白酒已经走过这样的浮夸之路,怀旧在未来能主流多久,谁也不知道,时代在进步,也很现实,这期间的转变,无非就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座别墅在西湖”的距离。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