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财政部网站消息称,财政部要求各省应于2015年之前在省内所有县级以上政府开展包括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市(县)级汇总“三公”经费预决算等方面在内的公开工作。预算机制的严格执行,高端白酒和高端公务车等行业是直接“受害者”。
根据财政部要求,2013年各省应至少选择20%的地市级和县级地区开展“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2014年所选地区应至少达到省内同级政府数量的50%。原则上县级地区应从所选地市级地区中优先选取,有条件的省可扩大选取地区范围,各省2013年选取地区名单应于8月30日前报财政部备案。
宏观分析师张大志对记者指出,财政部门一直表示要公布政府部门相关预算消费,此行若是能够切实实施,有利于相关部门消费信息透明化。有利于监督“三公”消费,遏制腐败。
白朋鸣认为,预算公开势必会对省级以下政府部门造成重大震慑,政府各项开支将会接受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舆论的广泛监督,政府部门在预算制定和具体开销之时便会格外小心。尤其是困扰政府部门已久的三公消费将无所遁形,贪污腐败、骄奢淫逸等不良现象有望得到遏制。
“预算机制的严格执行,势必会涉及政府部门的日常采购,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这些消费支出都将受到影响。”白朋鸣认为,特别是公务车采购、出差旅行、烟酒消费将受到直接的冲击,汽车、旅游、烟酒等行业是直接“受害者”,表现最为明显的莫过于高端白酒和高端公务车的萎靡。(茅台)
相关阅读:
节俭风下白酒行业应做结构性调整
马修:茅台之危不在三公,在于流通
别再让三公消费“背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