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汪峰的一首《春天里》,震撼了很多在困境中拼搏奋斗人的内心。而此时,曾催生了多少人投资热情的葡萄酒酒窖似乎走进了冬天。
酒窖作为葡萄酒行业曾积极探索的一种商业形态、品牌推广展示的先锋力量之一,现在却陷入了严峻的经营困境,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酒窖关门潮。
酒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仅仅是因为进入了行业发展的冬天,还是这种经营业态弊端显现,抑或是过了新鲜期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进入2014年,当业内人士都在探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以及葡萄酒O2O的机会,酒窖这种实体门店还有没有其生存的空间?在新的商业竞争规则下,酒窖专卖店是否会出现新的商业价值和盈利机会,是否会在产业链上扮演新的角色?酒窖关门歇业,这只是经营者们阶段性的权宜之计,还是连锁专卖已经不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它不是一种过时的业态,不是葡萄酒经营者们的死穴,也不是产业复兴的全部希望,但它依然是一种直面消费者的终端,是这个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存在形态。
本刊在新年伊始,对酒窖专卖店关门潮的内部深层原因进行解读和探究,也想尽微薄之力为酒窖的破茧重生找到一些出路。
酒窖现关门潮
葡萄酒行业进入盘整期,全国各地酒窖出现了关门潮。“尤其是在2009年、2010年葡萄酒高速上升期间开始运营酒窖的一批投资者,目前普遍面临3、5年租约到期的档期,未来的一年或许将出现大量酒窖专卖店倒闭。”上海睿玖葡萄酒咨询公司总经理郭福生指出。
“我接触的开酒窖的经销商中,大约60%是亏损的,20%是保本维持,而只有20%是盈利的。”上海卡斯特酒业总裁潘汝显不久前直言不讳地告诉《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记者。
“前两年酒业兴旺的时候,开酒窖的投资者有两个选择:扩张门店,单店盈利。但更多的人选择了规模扩张之路。但如今酒业处于寒冬期,单店盈利成了首选,关闭那些不盈利的店,节省开支,现金为王成了首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酒窖连锁经营者私下告诉记者。
“我的店2009年开业,当时签了五年租约。当时本地市场进口葡萄酒空间大,竞争小,开业第二年我的装修费就赚回来了。明年房租到期,装修也需要升级,我现在很纠结,到底还需不需要再续租和重新装修,这意味着近百万的投入,如果明年葡萄酒生意继续难做,这笔钱投进去可能亏损。”一位酒窖经营者透露了他面临的困惑。
“名品世家2013年在调整自己的策略,我们关掉了70多家不盈利的店。并且把一些店植入到沿海地区的村委会的小食堂。”名品世家董事长陈明辉告诉本刊记者。
浙江温州曾经是酒窖遍布的地区,有人说最高峰时有400多家酒窖,最低也有260多家。“但如今,温州的酒窖已经有一半以上转让或关闭。剩下的也有不少在苦苦支撑,或寻求新投资者加入。”上海奥利维尔葡萄酒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剑表示。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