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市面上销售的100款白酒产品中仅有一款明确标识含有食用酒精。
近日,《证券日报》收到一份来自上海某检测机构的一份检测证明,称国内两大知名酒企的白酒中含有“石化原料”,以勾兑酒冒充粮食酒。
针对此检测证明,本报记者实地调查了市场上在售的部分白酒产品并采访了行业权威人士,事实证明,国内白酒产品标识方面确实存在标识不清、鱼目混珠的现象。但是,专家称白酒产品中含有“石化原料”的说法不准确。
部分白酒产品含有石化原料?
据记者拿到的检测证明显示,其检测的两家白酒企业的产品,经过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测定,其中一种曲酒样品中混合有机酸液体天然度只有57%,当中还有43%以石油为化工原料的化工物质;而另一种检测到酒品混合有机酸液体天然度只有45%,当中还含有55%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物质。证明这两款酒并非所标识的纯粮酿造,而是用含有石化原料的物质勾兑配制而成。
该检测说明中表示,中国白酒中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两者占总重量的98%左右,其余约2%为微量成分。如果采用纯粮食酿造,白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酒精和微量成分,都是纯天然成分,通过稳定同位素质谱仪鉴定天然度都应该大于95%,如果采用石油化工原料勾兑的白酒,其中微量成分必定含有非天然物质,通过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测定天然度必然小于95%。
针对上述检查证明中提到的石化原料,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白酒分会秘书长宋书玉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检测中提到的石化原料用词不当。
据宋书玉称,白酒的酿造工艺中,有液态酿造白酒工艺,但是,这种工艺酿造出的酒还不如食用酒精做的酒,所以,后来酒厂就放弃了液态酒生产,逐渐用食用酒精做酒。液态酒仅停留在概念中,市场上很少有酒企用液态工艺酿酒。
在宋书玉看来,液态酿造白酒和用食用酒精做的白酒,其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也并非消费者理解的,使用食用酒精生产的白酒就都是低端产品,目前消费者对食用酒精认识上存在偏差。
对于上述检查中提到的“石化原料”一事,宋书玉称,食用酒精并非全部用在食品行业内中,也有石油、化工类企业购买食用酒精作为石化原料用于石油化工领域。“目前,在白酒产品中,不存在用工业酒精来勾兑白酒,白酒产品检查出含有石化原料,这种说法不正确”。
而在中国白酒流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刘员看来,以前曾在农村等市场发现的用工业酒精勾兑成散酒来卖的事情,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销售商对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后,这种现象就不存在了。但是,白酒行业内,酒企在产品标识方面比较混乱,很多企业将液体白酒标注为固态发酵白酒,误导消费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