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自贸区酒类商品流通信息追溯服务系统正式上线,这也是上海酒类专卖管理局试点建设的首个进口酒类RFID可追溯系统。今后,消费者只要通过手机扫描进口葡萄酒开封处的RFID追溯码标签,就能查验到这瓶酒的产地、进口商、最终零售商等信息。
据悉,外高桥国际酒类展示交易中心(以下称“外高桥酒中心”)作为葡萄酒的进口“重地”,去年以来与上海市酒类专卖管理局、浦东酒类专卖管理局等合作,成为首个酒类追溯体系试点平台,今年该平台预计将有100万瓶进口葡萄酒贴上RFID追溯码标签,未来将铺展到所有外高桥酒中心进口的葡萄酒上。
葡萄酒有了“身份证”
通过RFID追溯技术不但能查询到进口葡萄酒的进口商及最终零售商,连中间经过几个批发商都将一目了然,该系统的推出极大提升了进口葡萄酒市场的透明度。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规定:酒类生产和批发企业在批发经营酒类商品时,必须填写酒类流通随附单,要求做到货随单走,货单相符。但以往因为成本、中间贸易商鱼龙混杂等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一瓶一出处、各个流通渠道都有记录。
据此次上线的追溯服务系统开发者上海易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沙丹介绍,企业通过开具随附单,将酒瓶上RFID标签内的电子身份信息写入,就可进行货与单的“绑定”。这样既有效避免了货单不符,又实现了随时随地追溯查询,相当于给每瓶进口葡萄酒贴上了一张“电子身份证”。通过RFID追溯码,酒类专卖局就能掌握每一瓶进口葡萄酒的全流通渠道。对消费者而言,购物也有了保障。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记者了解到,为了扩大该系统的推广,今年7月,一条全自动化贴标生产线将在外高桥酒中心上线。
“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外高桥酒中心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成为国外酒商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之一。”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副总经理李春曦表示,“外高桥酒中心的竞争力显著增强。我们希望能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确保通过外高桥酒中心进入中国市场的洋酒,全部是原装进口产品。”
作为上海最大的进口酒类商品物流仓储中心,外高桥酒中心约占全市进口比重的70%。一旦酒类追溯体系在中心全面铺开,不但可以提升进口葡萄酒市场的透明度,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监管部门也将逐渐摸索出一套较为可靠、可行、可信的管理模式,形成对进口商品监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记者从上海易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正和外高桥相关公司加紧合作,今后进口食品、服装、箱包等也有望贴上RFID追溯码标签,确保无进口“假货”流入市场。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