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在普通消费者心目中一直是高大上的代名词,然而经过整整一年的市场调整,进口葡萄酒最近却频频卖出白菜价。在京东酒类频道,波尔多马蒙德产区A O C尚贝隆干红一箱6瓶仅需238元,还赠送两个酒杯,每瓶折合仅39元。
39元这样的白菜价能买到A O C级别的葡萄酒,这在两三年前根本不可能看到,零售价低于30元的进口葡萄酒已频频在超市、电商平台露面。不惜让利润“裸奔”甚至亏损以求出货,令进口葡萄酒商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在葡萄酒专家郭福生告诉南都记者,这种甩卖现象在福建、厦门、天津等地普遍存在,投机客在这轮调整中在急速退出。
在这个低谷中,一方面是前期投资客的退出,一方面是大资本加速进入抄底。继此前联想、洋河等资本外,最近乐视以及中粮均发布了进军进口葡萄酒的大计。在这一轮行业大洗牌后,进口葡萄酒的格局将何去何从呢?
抛货
3折秒杀、买一送一层出不穷
“现在在网上有很多很便宜的葡萄酒,这个零售价甚至低于进口成本,市场有点乱。”上海睿玖葡萄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郭福生告诉南都记者。对于此类葡萄酒,郭福生表示,很可能是坏掉才被如此低价抛货。
除此之外,在此次低价抛货潮中,还有另一类经销商的身影,他们有大量库存,现在正在抛货回笼资金。郭福生透露,多为投机经销商以及那些“被骗”进入葡萄酒行业的经销商。这些经销商普遍存在于宁波、厦门、天津等地。
“从去年上半年进口葡萄酒行业进入调整期,这种抛货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中国葡萄酒协会联盟联席主席席康告诉南都记者,这种抛货之下,经销商抛货的利润比以前低了很多,但乐意亏本卖的经销商并不算普遍。
一位一度有着数千万葡萄酒库存的经销商曾告诉南都记者,其一度以3折秒杀、买一送一等方式针对部分葡萄酒进行降库存以回笼资金。
不过面对市面上开始出现20多元的进口葡萄酒,甚至有些波尔多A O C级别的酒卖到不到40元,席康认为,这样的价格意味着经销商基本上已没有什么利润可言。“如果能卖几万瓶还有现实意义,如果销量起不来,这样的低价卖没有意义。”席康指出。
在这场低价抛货潮中,还有一种现象颇让席康担心。“有经销商借着这股低价出货的风潮,卖的却是套牌酒。”席康口中的这种套牌酒,指的是有经销商进口一批进口葡萄酒以获得正规的进口文件,然而其再在国内罐装多批葡萄酒,然后用上述批次进口葡萄酒的正规进关文件销售,将这些国内罐装的葡萄酒“包装”成原瓶进口酒。“有些经销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因为酿酒师可以将这些套牌酒的口感调得跟其正规进口的酒的口感很相似,因此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
回暖
局部地区进口量止跌回升
在行业低价抛货潮持续的背后,是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今年依然持续2013年以来量价齐跌趋势的大背景。
据海关统计数据,2014年上半年中国进口葡萄酒进口总量约为18.18万千升,进口总额约为62.38亿元,均价约为34.32元/升。
从进口额看,进口葡萄酒市场仍然处于持续下跌的趋势,这种趋势其实是从2013年6月持续到今年6月。从进口葡萄酒均价上看,6月份29.33元/升的均价相比上半年均价34.32元/升,比平均价格低了14.54%。
虽然进口数字依然低迷,但似乎也能看到丝丝向好的迹象。从进口数量上看,2014年前5个月进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今年6月进口量同比出现小幅上涨,上涨6 .9%。在局部地区,进口葡萄酒的进口量也开始止跌回升。据海关的统计数据,今年5月份,上海和广东分别位列进口的前两位,其分别进口1087 .3万升和685 .9万升,分别增加6.2%和12.2%,二者合计占当月葡萄酒进口总量的53.9%。
“国家在拉动内需、启动民生消费,中国已经迎来消费大时代。在此背景之下,葡萄酒经过前两年的调整预计20 15-2016年市场会有所回升。”葡萄酒专家、深圳市智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惠认为。
席康同样认为现在进口葡萄酒已经差不多到底了,但是市场起码还要两三年才能慢慢恢复到比较良好的局面。
虽然进口葡萄酒行业有着反弹的预期,但是过去几年的黄金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低端酒的量增加了很多,但是其附加值会比以前低很多。”席康表示。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