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
没错,今天我就是想还原一下食用酒精勾兑白酒和纯粮白酒的真相。无论你是白酒行业从业者,还是白酒行业外的人,我觉得都可以听进去,看看它的道理、它的逻辑是不是这一回事。我想任何事情,只要它的逻辑通了,那么它的理就通了。
很多时候,我们就怕事情的逻辑不通。举个例子,去年10月,我声讨关于液态白酒、也就是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的事,居然有专行业家给我提了好多问题,意思就是说,虽然是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但是食用酒精勾兑有国标,说我不懂白酒,说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甚至说,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跟纯粮白酒差不多,你看这个伏特加也是液态发酵法,为什么能畅销全世界呀?
他提出的这些问题,在我看来是断章取义、缺少逻辑,他唯独没有敢去提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他唯独没有胆子说,公开让消费者评价一下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和纯粮白酒,哪个更有好处?他不敢提这个问题。
所以这就是心虚啊。我们很多的豪言壮语,很多的慷慨激昂都放在行业内,没办法啊,这就是行业的潜规则。中国的浓香白酒里70%以上都是食用酒精勾兑酒,就是所谓的液态法白酒,他们自己也承认。但是行业需要这个,成本很低,利润很高,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这种做法在行业内是有市场的。
但是拿到行业外,拿到社会上,这样的问题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没有人给他喝彩,还会有无数的人给他扔鸡蛋。因为这种变态的价值观是不会有人认可的。站在消费者角度你只需问一个问题:你是愿意喝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还是纯粮酿造的白酒?答案很清楚,根本不用讲那么多没用的东西。
所谓粮食精,就是指白酒。有句顺口溜: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这句话,真正反映了民意,反映了消费者对白酒的认知,反映了这么多年消费者被液态法白酒蒙蔽的关键所在。
什么叫酒是粮食精呢?很简单,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酒是由粮食提炼出来的,是粮食经过酿酒工艺蒸出来的精华。所以有的人就会说:喝酒就等于吃饭,我喝的是精华,你吃的是壳,是垃圾。从这里可以看出老百姓对白酒的认知。
究竟这个液态发酵法是怎么来的呢?液态发酵法的存在,有它的道理。1955年,刚刚解放才6年,这6年里国家“清匪反霸”,1956年才把经济发展提上日程。当时国家发现,全国每个县,几乎都有一两家酒厂,酒厂不仅能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产出的白酒还是老百姓重要的日常生活资料,而且白酒适量饮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身体健康。但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粮食的产量很低,但白酒是需要粮食来酿造的,再粗放也得两斤粮食出一斤酒。
所以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白酒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粮食产量很低。所以这个时候国家有关部委就责成轻工业口的领导和团队研究这个问题。
1955年全国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酿酒会议,就是针对白酒需求量和粮食产量这个矛盾,进行了研究。当时就制定了兵分两路的解决方法:一方面维持固态化生产,来保障社会需求的供应,同时加大人工培养微生物,即通过人工酵母发酵,来提高固态法的出酒率,这走的是技术改良路线;另一个思路,就是按照苏联专家的意见,把原料粮食经过液态发酵后,蒸馏成食用酒精,实际也就是伏特加的生产工艺,再把食用酒精改成白酒。
液态法能让白酒的出酒率更高。当时全国都在学苏联,所以原轻工业部就提出了课题,要把固态法白酒改成液态法白酒。国内液态法白酒生产就起源于此,其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粮食短缺。在随后的十几年、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面,原轻工业部召开多次会议,推行液态法白酒也就是以食用酒精勾兑为核心的所谓的新工艺白酒,先后在北京、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山西多地进行试验。
这里面包括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串香法。就是把液态法生产的食用酒精作为基础,加上固态的酒糟放在一起加热,蒸出来的酒会有粮食酒的味道,两者一串,就是串香法。
第二种是所谓的调香法,就是用食用酒精加上一些香味物质,勾兑调出白酒。
第三种是固液法,就是一定的食用酒精混和一定的纯粮酒勾兑。
尽管酒行业许多企业和人不承认,我们公正地讲,目前中国白酒市场上,这三种方法基本构成了高中低三种档次的产品。最低档的就是调香法,用食用酒精加香味物质调出来的;第二种是用食用酒精为基础,用固态发酵法生产的纯粮酒来调味,这种是中档产品;第三种,同样以食用酒精为基础,但加的纯粮酒要多一些,半酒精半纯粮酒,目前这种酒基本是高档产品。
当然,纯粮固态发酵、一点食用酒精都不加的,就是超高端了,网上价格在每瓶600元以上。
所以大家一听就清楚了,纯粮固态的白酒,完全固态的,成本高,由于出酒率低嘛,两三斤粮食出一斤酒。采用调香法串香法的酒,成本就低了。我们来算一算这两种酒的成本,许多谎言就不攻自破了。
比如牛栏山二锅头,他们一直说自己是传承了800年的工艺酿造的,许多人还挺相信。其实你仔细算这个账,就算它出酒率高,两斤粮食出一斤酒,一斤粮食如高粱小麦成本价都要1.5元,两斤粮食就要3元,再加上它的生产成本、包装成本,一瓶500ml的酒成本都在8元以上。但光瓶牛二的零售价才10元、12元、15元,它怎么挣钱?这个账很好算,给经销商的价才7元左右,这个价还要包括它的原料成本、工人工资、包装费用、税收和销售费用,利润也要加进去,那它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很明显了。
根据2006年中国酒精产品结构的一个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食用酒精的产量占酒精总产量的70%,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同年中国白酒的产量约为900万吨,其中60%也就是500多万吨是采用调香法、串香法勾兑成的。而且通过相关数据显示,这是一个权威的数据,中国食用酒精的产量增长和中国白酒的产量增长基本上是匹配的,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白酒采用食用酒精勾兑是存在的,是确凿的。
白酒的行业专家,也曾经向媒体传送过这样的数据:我国在七五期间,全国新工艺白酒的产量为150万吨,占全国白酒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比1985年增加了一倍。另有专家在1999年给媒体的数据是,全国70%以上的白酒是采用食用酒精勾兑的新工艺白酒。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