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是我国古漠北的塞上江南、军事要冲、沙关暗门、丝路古道,因此在这片诸多边塞文化共存的土地上,宁夏酒文化融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于豪放、雄浑的边塞风光之中,更是与大漠、黄河、绿洲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撞相融,令人不禁惊叹。
划拳
关于喝酒,宁夏人说“盐池的酒,平罗的拳,到了贺兰你罢黏”。由此看来,平罗、贺兰人的拳应该是比较厉害的。
但是,关于黏,我领教的却是中宁的拳。许多划拳的要求干脆,他们这样调侃:一拳一个,把把清!一把不清眼窝捣青。或者三二胜一排排(或三杯或六杯)。
酒鬼们惯说的是“陕西的麦子——黄一片割一片。许多人划拳是一喝二搁三碰杯,即我输第一个先喝,输第二个先放下,争取第三个赢你,然后两人一起碰杯。一般来说只要输两个第三个对方主动要求陪一个,以示友谊。但有的人不干,说输了全是我的,干三不过。
中宁人在划拳喝酒方面,与众不同。即输一个不喝,拉一个,即力争让你也输一个后挑。如果再输一下,他加大赌博筹码,再靠一个,两个还不喝,还要再拉两个,叫“单吊二万”。这是典型的赌徒心理,不清账不服输,还要扒本。
划拳是个技术活,玩的是瞬间判断能力。有的人拳风不好,耍赖。最常见的有“慢三秒”,待你拳出来抓你。还有“扣扳机”,比如本来出的是四待收拳时扣回一指成了三。这样一来,双方各执一词,打起酒官司。
所以,有人很反感,出来当裁判了,说“牌耍精神色耍胆,划拳耍得个指头子展”,展展脱脱来几拳,不要给别记赖。那个也不依,我拳划黄河两岸,酒喝五湖四海。
宁夏酒俗
宁夏民间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寒气肃,地味苍凉,自宋始有行政建置,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漫漫千百载,繁衍生息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各种形态的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间美术等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在中原文化与西北游牧文化长期碰撞、交流、融合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民间文化艺术,酒俗是宁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所包含的内涵十分丰富。几乎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古老的祭祀礼仪,到婚丧嫁娶,从庆典迎宾,到时令节气;从修房盖屋,到居家外出,凯旋归来;从亲友相会,到休闲旅游;从远古文明的肇兴,到现代人的生活,都与酒俗密切相关。在宁夏民间,酿洒、饮洒的历史源远流长。所以,酒俗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民俗。
祭祀酒俗在宁夏地区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端倪,沙塘页河子、凤岭胜利村、沙塘北塬堡子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盛酒的长颈陶酒壶、酒杯,就是当时人们用酒祭祀死者的佐证。中国文字中的“鬯”,也是祭祀酒俗的产物。它的原意是指一种祭祀降神用酒,是用郁金香酿黑米而成。《周礼春宫郁人》记载:在奴隶主祭祀活动中,专门有一种职业,称为“鬯人”,“掌供柜鬯而饰之。”负责“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唐代贾公彦疏云:“郁金之草,以其和鬯酒,因号为鬯草。”由于这种祭祀酒俗和祭祀酒礼,产生了鬯、鬯人、鬯祀等一系列词汇,可见祭祀酒俗对中国文字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远古时代对族氏图腾的祭祀,到周礼中对牢的祭礼,从汉唐时期对祖庙祭祀的礼制,到明清时期民间祭族谱、祭祖坟、祭家庙、祭灵牌等祭俗,反映了宁夏人对神灵崇拜的,对祖先的怀念;而在这种传统礼俗中,酒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节令酒俗是宁夏人民根据时令的特点和地方物候逐渐形成的一种酿酒、饮酒、会饮的习俗。宁夏是农耕文化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界的时令、节令密切相关,也与农时密切相关,因此在民俗文化中有着许多与时令相关的内容。节令酒俗,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宁夏人的节令酒俗如春节酒俗、元宵酒俗、清明酒俗、端午酒俗、中秋酒俗、重阳酒俗等。
婚嫁酒俗是宁夏民俗中最重要的传统民俗。婚娶聘嫁,是人生的大事。尤其是旧中国深受“妇女从一而终”的传统婚嫁观念的影响,一般都把婚嫁之事看得很重。无论是迎娶新娘,还是女子出嫁,都要举行相当隆重的礼仪。而在这个具有悠久酒文化积淀的宁夏地区,自然会把酒与婚嫁紧紧结合起来,于是在婚俗中就专门有了一套关于饮酒、敬酒、喜筵酒、送亲酒、迎亲酒的酒俗,不仅成为婚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宁夏酒文化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酒与婚嫁文化珠联璧合。才创造出了“合卺”、“喜筵”等中国的词汇。“卺”(音jin),原是指古代婚礼上用的一种酒器。就是将葫芦分成两个瓢。新婚夫妇各用一个瓢饮酒。饮毕,将两个瓢合在一起,称为合卺。
丧葬酒俗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宁夏境内出土的文物中,有新石器时期的陶壶、陶杯。这足以证明新石器时代,宁夏民间丧葬文化中就开始使用酒和酒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丧葬礼俗中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墓丘大小、地面建筑物的高低、建筑物所用的砖瓦等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甚至墓中所用的棺椁的厚度,都要按等级确定。但是无论等级差别多么悬殊,在丧葬中随葬品及葬礼中,一般都要用酒。到了民国时期,宁夏各地的丧葬酒俗中用酒的地方进一步增多,酒与丧葬习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生儿育女,既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也是父母婚姻结合的结晶,置酒庆贺,一方面向亲友宣布自家一个新成员的加入;另一方面,反映了对妇女生育的一种尊重,同时,把诸多美好的祝福和希望寄托在新生命的身上,浸润在酒筵的喜庆气氛之中。在宁夏大部分地区,旧时生男为大喜,生女为小喜。产后先给娘家送喜讯。第三日,母亲或近亲女子携带米面、鸡蛋、芝麻、红糖等营养品和婴儿衣物前来婆家侍奉月子。满月时要大庆,娘家或亲友持礼物前来祝贺,主人家要摆酒席款待来客。
贺寿辰,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也是联络邻里乡谊感情的一种方式,抑或还兼有尊老爱幼的醇德之风。在宁夏,老人过生日,晚辈要送寿礼、寿糕、寿酒,向老人祝贺。乡亲们也要出一小部分钱“凑分子”,表示感情。主人家要设酒筵招待亲友、乡亲、邻里,加强联系,增加感情。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封建社会里,历代都有一些贪官污吏,骄奢淫逸,为富不仁,聚敛钱财,下择手段。他们往往借自己或家人过生日之机,广泛散发“寿贴”,向下属和民众索要钱财。这种恶习,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得到歇制,但在个别地区、个别农村干部中仍然存在,其表现就是奢侈浪费严重,借过生日大摆寿筵,聚敛民财,培植喽罗,甚至挥霍公款,大量动用公车,摆阔斗富,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这种恶习是传统酒俗的一种随落,是对传统酒俗的一种庸俗的异化,这是我们应该坚决反对的。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