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国内啤酒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随着终端需求日益饱和,啤酒市场自 2014年以来增长乏力,产量呈现下滑态势。虽然2016年下半年开始显现积极信号,产量增速回归正增长。但长期看啤酒重度消费人群还在缩减,仍不能太过乐观,预计行业全年产量将下降2%左右。
数据显示,2017年7月全国啤酒产量为515.5千万升,当月同比增速1.6%;2017年1-7月全国啤酒产量累计为2781.7千万升,累计同比增速0.8%。以下为前瞻数据库统计的2016-2017年中国啤酒产量数据统计表:
伴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致使国内啤酒进口量持续增加,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从2012年的11万千升到2016年的64.6万千升,4年增长了近5倍。
但是2015和2016年,进口啤酒增速有所放缓,从2014年的85.4%,下降到2015年和2016年的59.4%和20.1%。截止2017年7月,中国累计进口啤酒40.1万千升,同比增长7.1%,增速进一步放缓。
从发展空间来看,我国啤酒行业需求面临白酒和葡萄酒等其他品种挤压,短期需求量面临持续下滑,行业集中度仍待提高。
随着需求饱和以及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啤酒的关注点从性价比走向品质,传统的价格战已经很难再取得较好战果。为提升盈利,产品升级、发力中高端市场成为啤酒企业共同的选择。中高端产品占比将持续提升,实现整体“量缩价涨”。
具体到企业,巨中报显示,上半年,华润啤酒营收增长3.7%、净利增长100%;青岛啤酒营收增长2.15%、净利增长14%;燕京啤酒营收增长0.71%、净利增长8.78%;珠江啤酒营收增长11.59%、净利增长46.7%;重庆啤酒营收下降2.82%、净利增长64.55%。除了飘红的业绩,半年报显示出啤酒企业把重点放到了持续推动优化产能布局和调整产品结构上,以及着力整合并购的趋势。
从半年报中不难看出,多家啤酒企业对中高档产品早有布局。大型啤酒企业今年持续往“高端”“小众”转型是主要表现,也是啤酒行业增长的直接关联因素。
针对现在大热的精酿啤酒,多家公司也已经做出了相应动作抢占市场。珠江啤酒、惠泉啤酒以及国外的百威英博和嘉士伯纷纷对精酿市场做出布局,其中百威英博在中国市场打造的精酿啤酒品牌占其销售额近四分之一。相关分析显示,随着中产阶层数量的增长以及对于高品质、个性化啤酒的需求升级,啤酒文化的逐步积累,中国精酿啤酒有望迎来春天。此前,华润啤酒首席执行官侯孝海表示,公司将侧重于布局精酿啤酒和进口啤酒领域。“目前精酿啤酒只占据中国整个啤酒市场的很小一部分,所以未来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认为,啤酒消费低龄化、高端化的新趋势将继续拉动行业总体量扩大。对于国内啤酒企业而言,能否抓住这一契机,分享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是关键。有预测表示,随着啤酒企业纷纷进军高端市场,打造个性化产品,今年下半年整个行业将迎来净利持续增长。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