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认为酿酒始于夏朝时代的杜康。《事物纪原》则有“杜康造酒”之说;东汉《说文解字》 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但杜康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连古人都难以搞清。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也说:“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也许杜康是一位酿酒的大师,也许他是高梁酿酒的创始人。杜康酿酒的遗址也很多:伊川、汝阳及白水县,且至今都在生产杜康酒。
杜康造酒的传说,是这样来的:
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在经过数年战乱终在涿鹿终于打败蚩尤,而后,炎帝、黄帝建立起统一的部落联盟,天下初定。某天,黄帝得到密报:粮库里的粮食多出现腐烂。黄帝大惊,这还了得!立即把粮官儿杜康召来责问。
杜康战战兢兢:如今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库里的粮食实在多的没地方放,这才发生霉烂之事,自己已经尽力,但限于目前条件,实在控制粮食的腐烂现象,请大王治罪。
当时粮食多的可以说是吃不完,但是没有饮品。皇帝就命令杜康用粮食作原料,在三月之内造一种好喝的东西。
黄帝走后,杜康就开始琢磨此事,可三个月的期限眼看就要到了,却毫无进展,杜康愁得寝食不安。
这天是大王规定期限的最后一天。已经三天三夜没睡的杜康,看着眼前成堆的粮食,一筹不展。忽然,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来到他跟前,看着眼前成堆的粮食下面流出的液体,用手指蘸了蘸,又用舌头舔了舔,然后摇了摇头,说,虽能喝,但却不好,如再加入三滴血,就有味了——三滴血?什么血?怎么加?杜康忙问老者。老者还未回答,杜康却从梦中惊醒。杜康醒后,果然看到堆积在帐前的粮食已经霉烂、发酸的粮食,下面流出了许多液体,就找了个尖底瓦罐把这些液体收集起来,然后出了门。刚走出门,杜康看到仓颉的一个学生手持一本书,正“之乎者也”的念,一边摇头晃脑地走了过来。杜康对他说明原因,然后取了他一滴血。走了不远,看到一位将军。这位将军骁勇善战,战到酣时,经常呼声不绝。杜康对他言明情况,又取了他一滴血。恰在这时,黄帝宣召杜康。才两滴血,还差一滴呢!怎么办?看看附近只有一个流着鼻涕哈拉水的傻子,杜康也没有征求傻子的意见,上前取了他一滴血,
杜康把这三滴血放进收集好液体的尖底瓦罐,就提着去见黄帝去了。黄帝帐前已经有很多人,只等杜康。杜康将他的尖底瓦罐提上来,
说黄帝交待的用粮食造的东西已经造好。黄帝命人给帐前一人斟了一爵,请众大臣品尝。众大臣喝了一口,咂咂嘴,说,先是呛,后是辣,继而醇,最后是香,真是太妙了。黄帝喝了一口,品咂几下,觉得确实有些味道,就让仓颉给这种东西起个名字。仓颉想了想说:“此水味香醇,饮而得神。现在是酉时,酉时之水,就叫‘酒’吧。”
第二天酉时,文武百官相继来到黄帝御账,一边吃肉,一边品酒。开始,众人都相互推让,满口谦逊,温文尔雅,仿佛书生一般。酒过三巡,武将刚烈火爆的秉性大露,文官也变得大呼小叫,指手画脚,肆无忌惮,场面煞是热闹威风。喝到最后,文武百官或面红而赤,或东倒西歪,有的哈拉子直流,有的涕泪俱下,全都变成了傻子模样,继而呼呼大睡,酣声四起。黄帝看了看仓颉,指了指诸人,问这种状态叫什么。仓颉说,喝了酉时之水,数十人相拥着倒在帐下,就叫“醉”吧。
黄帝转头对杜康说,喝了你造的酒,文武百官全都醉倒在地,何以如此啊?杜康说,启禀大王,他们贪杯了。黄帝吩咐账前侍卫:仔细盯着,一个时辰之内醒过来的,放走;过了一个时辰依旧不醒的,严查。不久,数十名官员被查有贪污或渎职之罪。黄帝对此很满意,重奖了杜康,并将他封为“酿酒始祖”。
杜康造酒流传比较广泛,但是根据史书《战国策》、《世本》等书均记载夏禹的仪狄发明了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 黄帝内经· 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黄帝内经》一书实乃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证。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