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界风云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解构年轻花式嘬酒党
·吉人吉酒丨吉林省举行酒类流通行
·坚守40年,秦池只为成就一瓶好酱
·连续2年销售额100%增长,看弱势
·不受“捐赠门”影响 茅台股价再
推荐文章
·让数字化浪潮来得更猛烈些吧!
·三香争锋 浓香酒“天王山之战”
·高端市场持续扩容,酱酒抢占秋糖
·消费者非理性购酒,要怎么破?
·梦之蓝M3升级版上市 名酒为何密
最热文章
·改制不彻底束缚豫酒发展 宋河酒
·37个批次白酒遭食品“黑名单”“
·锁炳勋退休,女将宁中伟执掌金种
·飞天茅台迎宾酒和遵义1935酒不对
·网爆白酒是由敌敌畏+酒精+自来水
·习酒也走起了小清新路线,推出了
·黄晓明投资的CAGO酒吧入驻成都
·茅台白金中华蜜酒上市
·泸州老窖系列酒价格表(仅供参考
·老村长推30元高档光瓶酒 光瓶酒
旗帜广告位
公关不力,鸿茅药酒深陷危机,保健酒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2018-04-19 00:18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跨省抓医生,让鸿茅药酒深陷舆论危机,而在其竭力维护形象的背后,则是中国保健酒业动辄得咎、无力突破的现实。

是药还是酒?是继续豪言“包治百病”还是冷静地将夸张的言辞删掉?是本着用猛药的原则增强功效?还是老老实实按照“药食同源目录”添加合规的原料?对于仍处于发展瓶颈期的保健酒而言,这都是必须厘清的问题。

功效第一?包治百病的时代早过去了

发帖人被跨省抓捕,但鸿茅药酒所遭受的质疑却越来越多,焦点集中于它所宣称的功效上。

在这起舆论之中,当事者质疑鸿茅药酒“67 种药材,能治47中病”的说法。而根据百度百科收录,鸿茅药酒条目中明确显示——其功能主治为: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以及妇女气虚血亏。

鸿茅药酒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中“每天两口,把病喝走”的说法,也让质疑者抓住把柄,实际上,媒体报道其因为2630次违法被通报,也印证了对其功效的质疑。

这种质疑不止针对鸿茅药酒,实际上,整个保健酒行业都在饱受质疑。

对于习惯了夸张保健、治疗功效的保健酒而言,到底界限在哪儿?实际上,法律层面,对药酒(OTC)和保健酒(保健食品,蓝帽子)的功效导向都有了越来越严格的限定。

根据2015年试行的《广告法》第十六条规定—— 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二)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

此前国家药监局针对保健食品(蓝帽子产品,包含取得认证的保健酒)的功能范围,曾批复了27个类别,只有落在这几类的保健品才是合规的。这27项包含有: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等。

有消息称,国家相关部门将出台“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对该品类的功效,进行进一步的严格限定。

也就是说,无论是药酒(OTC)和保健酒(保健食品,蓝帽子),都面临着功效宣传空间越来越小的法律环境,这对于试图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而言,将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补身用猛药?原料范围恐收窄

深陷泥淖的鸿茅药酒对于原料是否含有毒性、功效是否经临床检验避而不答,却采取硬上的方式来化解危机,谁料愈陷愈深。

药酒、保健酒,到底该用什么样的原料?一味依赖“古方”、“民间秘传验方”恐怕不止没有说服力,还会面临法律的困境。

当事者的质疑声中,鸿茅药酒所含的部分原料,成为被讨伐的对象。

在鸿茅药酒的配方中,共 67 种中药材,但其中诸如“制何首乌、附子、槟榔、半夏、苦杏仁”这些原料引发质疑,因这几味药材,经现代科技检测,多含有不利身体的毒素,且何首乌类药材含有损害肝脏的毒素,近年来屡经报道。

据悉,虽然目前我国对药品实施分类管理制度,OTC类的要求明显低于临床类,但是对其安全性、副作用等项目的要求同样严格。对于试图进入药酒(OTC)领域的企业而言,从原料等方面接受监管将必不可少。

被归入保健食品的保健酒,同样有着严格的标准。

2017年9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发布了《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研究专项课题招标公告》和《保健食品功能目录研究专项课题招标公告》,这被认为是为《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二)研究入选药材原料。

其中《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一)已经发布,为维生素类、矿物类原料,仍在酝酿中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二)为传统药材类原料目录。

预计未来,无论是药酒还是保健酒,都将面临着原料范围收窄的局面,只因法律、公众对于该类产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向左走向右走?

对于保健酒(泛称)而言,该如何定位?向哪一个方向走?向左是药(OTC药酒),向右是食品(戴上蓝帽子),还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做OTC,未来势必面临着更多的检验和限定,戴上蓝帽子?在原料范围收窄的同时,宣传口径也日益“谦虚”,不能动辄豪言“每天两口,把病喝走”。

实际上,很多大打“健康白酒”概念的企业,正试图走上第三条路。

劲牌毛铺苦荞酒自上市后一路高歌,已经成为“健康白酒”的代表性产品。一款“毛铺苦荞酒 黑荞”其配料中含有“固态法白酒、葛根、枸杞子……”等原料。

其中“葛根”位列于卫生部发布的《药食同源目录》之中。根据此前卫生部推出的这套目录,共有86种药品(其后增加到100种以上)被定性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可以添加到食品(包括酒类)之中。

陕西秦洋长生酒业以北派黄酒“谢村黄酒”闻名于世,其在酿制黄酒过程中,添加了多种中药材参与发酵,该企业负责人特别强调“所采用的中药材都出自于‘药食同源目录’”。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添加“药食同源”中药材、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增添酒类产品的保健作用,这成为“健康白酒”的一个重要方向。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宋书玉:走进酒类消费 助力美好生活
下一篇:再扩融信用支付,挖酒网大格局时代来了!
不受“捐赠门”影响 茅台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不受“捐赠门”影响
热钱涌入万亿酒业 资本“饮酒”新周期开启
热钱涌入万亿酒业
三香争锋 浓香酒“天王山之战”在于品质表达
三香争锋 浓香酒“
战火再起 进入“深水区”的生肖酒还有搞头吗?
战火再起 进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