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与宽厚、内敛与张扬、孤独与热烈、传统与先锋,这些看上去很矛盾的生命形态,最终却成就付木强攀上一座座绮丽的行业巅峰和本难企及的产品海拔。在他对行业的坚守和对商业的信念中,最复杂的文化、最纯粹的产品一定是以至“简”的方式呈现的,如远古的陶器,如农人的麻衣,如寓圆于方的包装形态,这种“简”之道,用诗化的艺术轨迹身体力行了“简”之美学,铸就了“大道至简”的一坛奇迹。——导语:付木强其人
付木强和他的守望十年
中国现代艺术人的知识性活动区域,是在行业、真性情与美感之间。
付木强不崇尚绝对理性的完美,所以他的艺术方式必然是带有浪漫的文艺色彩,最后又以白酒从业者惯有的豪情和热血来回归艺术的本质。他的设计作品总是产生始料未及的美学效果,抵达意想不到的产品高度和艺术深度。
在白酒业,设计人以设计师的面目活动于产品的前台或幕后。无论是在酒企为“官”,还是在智业机构为“隐”,付木强的性情体系是一套始终如一的精神价值系统。他的执着与厚重,他的独立与飘逸,他的空灵与觉悟,十年来伫立于他意志里绵绵不断的群山之巅。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回眸2008至2017这“守望十年”时,付木强目光里闪烁的是中国传统艺术家的仁厚、智慧和当代先锋设计师的敏锐、果敢,这恰恰就是当代酒业设计界普遍缺乏的精气神。产品与艺术共存,品牌与个体兼济,行业理想与设计生命并行,酒水情怀与独立人格同构。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白酒行业出了不少风姿绰约、才情高拔的翘楚,他们是酒业高贤,是行业领袖,是产品开发,是营销策划,是品牌设计,数十年间峰峦迭出,推陈出新……如季克良,如吴向东,如贺恒辉,如陶石泉,如付木强。而根本上,他们都是真正的艺术家,在品牌、产品、艺术与文化之间游走徘徊。他们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循着共同的心灵根脉走上品牌和人生的前台,并确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行业目标。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14岁习美术,16岁入瓷都,23岁开始从事设计工作,付木强在正式进入白酒行业之前,已经在陶瓷行业和设计行业浸淫多年。
景德镇便是他最不可忽略的旅程之一。景德镇,不但传承中国陶瓷文化精髓,还雅聚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陶瓷、书法、美术等当代老中青艺术家。在这座靠一个单一产业支撑发展数千年的城市里,付木强安静地徜徉在最本真的艺术世界里,研究中国各历史朝代的瓷器艺术与社会文化,从唐三彩宋影青元青花到民国、当代瓷器,无关商业,只关乎文化艺术本身。正是这种纯粹,让他在后来的设计中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与宽广的思考范围。
2008年进入知名酒企四特,东方韵系列成为付木强职业生涯的精彩一笔,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值得庆幸的是,独立思考和艺术审美始终被这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所保持。无论是在酒企,还是后来进入酒类智业机构,付木强都带着研究陶瓷文化时的纯粹。“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少年愿景,使他逐渐成为白酒设计界的一股清流。
毫不夸张的讲,付木强是走访酒企最多的设计人,也是最了解中国白酒文化知识的设计人。白酒风云70年,他如数家珍。全国各地的酒企,知名不知名,他都能一一道来。有人玩笑称:付木强的瘦,都是跑出来的。
付木强跑出来的,除了他自己的清瘦,还有他对产品的深刻认知,以及对市场的敏锐抓捕。一个不会品酒辨香论工艺的设计师不是一个靠谱的产品经理。付木强对自己的定位,不是一个仅浮于视觉表达的设计师,还是一个懂产品、参与产品定义的产品经理。这个定位,从他进入酒企、踏足智业机构,一直延续到2013年转身创业,并在他创立盛古创意之后得到更饱满的落地实践。
仕隐无冲突,美学无悲剧
在一个小巅峰时期退出知名酒企,在另一个小巅峰时期退出知名智业机构,难免让人猜想。有人说付木强身上带有太多中国传统文人的悲剧色彩,是复杂的企业环境和真性情发生冲突、企业和品牌的艰难险阻与付木强的价值信条发生抵牾,才让他以创业之名行退隐之实。
这种猜想过于高估付木强对烟火气的漠视,也过于低估他对商业市场的信念。
2013年后,人们常在在深圳最负盛名的华侨城创意园,看到一个清瘦的年轻人,坐在一间叫“舍下有茶”的店内主人桌上,安静的泡着各种茶,招待的都是白酒业咖位极高的翘楚。而店内那些喝茶聊天的路人,不是文化圈的名家就是地产圈的大佬。舍下有茶,是付木强的茶馆;舍下有茶的二楼,是付木强的盛古创意。
大隐,隐于市。大出,出于世。
太纯粹是弱点,太有情怀是缺陷。不能因为现实利益的纠结、个体与市场的矛盾而把热诚的行业愿望和动人的艺术理想一次次化作满腔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