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界风云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解构年轻花式嘬酒党
·吉人吉酒丨吉林省举行酒类流通行
·坚守40年,秦池只为成就一瓶好酱
·连续2年销售额100%增长,看弱势
·不受“捐赠门”影响 茅台股价再
推荐文章
·让数字化浪潮来得更猛烈些吧!
·三香争锋 浓香酒“天王山之战”
·高端市场持续扩容,酱酒抢占秋糖
·消费者非理性购酒,要怎么破?
·梦之蓝M3升级版上市 名酒为何密
最热文章
·改制不彻底束缚豫酒发展 宋河酒
·37个批次白酒遭食品“黑名单”“
·锁炳勋退休,女将宁中伟执掌金种
·飞天茅台迎宾酒和遵义1935酒不对
·网爆白酒是由敌敌畏+酒精+自来水
·习酒也走起了小清新路线,推出了
·黄晓明投资的CAGO酒吧入驻成都
·茅台白金中华蜜酒上市
·泸州老窖系列酒价格表(仅供参考
·老村长推30元高档光瓶酒 光瓶酒
旗帜广告位
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
2017-09-05 14:32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智利当地时间8月22日至24日,2017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在智利科金博区首府拉塞雷纳市拉开帷幕。来自全球21个国家的77位评委分为11组,对产自48个国家的1150款参赛产品进行了最高水准的评审。

在今年的大赛上,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院长,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天祥,《华夏酒报》、 总编辑韩文友,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首席调酒师及特邀研究员李文婧,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坤和泸州老窖百调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翔,中国沈酒集团副总裁杨磊以及成都百橡环球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玥等评委及代表参与、观摩了评审。

作为本届大赛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在本次大赛结束之际,评委代表感受如何?他们又对中国白酒走向世界有着怎样的思考?

为此,《华夏酒报》、 记者于赛后第一时间对5位大赛评委及两位企业代表进行了专访。
 

白酒国际化,创新是关键



吴天祥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院长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此次参加在智利拉塞雷纳市举办的第十八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我收获很多。

第一,参赛的国家和地区很多,报名参赛送样的品种和风格很多,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评委分布很广。

第二,我们在评审过程中坚持不断地传播中国白酒、贵州白酒的工艺、品质特征和风格特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评委友好而有趣地主动认识、逐步接受和分享中国白酒和中国文化,是这次大赛的一个亮点。我作为特邀的白酒评委向大部分评委以讲中国白酒故事的方式,介绍和传授中国白酒的种类、工艺特和品质特点,与各国评委分享白酒的品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评委之间相互交流,增强了信任,传递了友谊,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第三,更加深入认识酒类赛事的规则。大赛在评分规则上明确了评委的结构和层次,这次共有77名国际评委,团队成员中有来自对酒类有一定认知和理性欣赏的酒类消费者,有对酒类酿造工艺有一定了解的各行业的职业人员,有具备一定程度的品评培训经历的群体,有具备职业规范要求的、能胜任独立评判的自由人。

在评分指标设计上,坚守酒的色、香、味、印象等指标。这与中国白酒品评所要求的“色、香、味、格”等评价指标高度相似。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做好一瓶酒,一方面要坚守白酒酿造工艺的内涵,另一方面,要创新白酒酒体的色香味感的定位,品质创新的标准和路径以及方法。例如,在酒类品质鉴定团队的组合上,避免过去那种由少数专家按个人喜好而左右某款酒样的科学而公正的评定,我们知道,酒行业的品评专家不可能对每一杯酒样品评误差都能控制在一定科学范围内,而大赛采用团队大量评委独立得到的评分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每一酒样的实际成绩,能较全面地反映参评酒样的色、香、味、综合印象等指标,在行业专家、酒类消费者、酒类管理者、社会文化传播人士等群体中得到广泛的、全方位的、科学而理性的评价。

第四,在本次大赛中,各国各地区的评委在评价中国白酒时,能主动请求中国评委与他们分享中国白酒的香型体验、品评体验,认知和认同中国白酒在色、香、味、格的品评要求和技巧,以及评分标准的把握尺度。

第五,参赛酒样的编码科学合理实用。在酒样编码上,进行科学的有序设计,避免同轮次的评比酒样编码号在一桌以上是相同的酒样分布,避免了有些评委讨论酒样的品评和左右酒样的评分。

第六,白酒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积极触合白酒的国际化战略。中国白酒工艺独特、风格独特、消费独特,但仍归属于蒸馏酒这个烈性酒大类。中国白酒如何在国际化方面启好步,我认为白酒企业的观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坚守白酒纯粮酿造、固态发酵、长期陈酿、精心勾兑的传统酿造技术是基础,创新制酒理念,学习伏特加、郎姆酒、龙舌兰、CaChaCa(卡莎莎)等烈性酒的创新制酒理念,科学设计酒体,研发既适合净饮方式的42度白酒,又适用于调制年轻人接受的鸡尾酒的酒基。在品牌推广上,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做好白酒的品鉴体验,通过白酒鸡尾酒共享、体验的方式,讲好中国白酒中国共享和全球共享的故事,让全球酒类消费者以其认识和接受的饮用方式、渠道来消费白酒,并使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谁先国际化,谁就是最大赢家

韩文友

《华夏酒报》、 总编辑
 

从墨西哥到智利,从相识到合作,从表相到感知……让我这个媒体人,走了不少捷径,对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大赛期间,通过与组委会卜杜安·哈佛主席及许多评委的交流,探索了中国酒业的国际化问题。

挖掘信息

为酒企提供更多资讯

本届大赛,聚集了来自全球逾40多个国家的样品酒1000多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7位评委组成了专业、权威的评委团。作为现场评委,在评品中深切感受到,这个世界级盛会的酒业大赛,它不仅见证了国际酒业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它搭建了国际酒业彼此交流的平台。

我和吴天祥、方翔、张坤、李文婧等中国评委注重聆听世界酒业的声音,找到自身的差距,为中国酒业走向国际积累经验,并通过媒体传播,为酒企提供可行的国际化建议。

可以说,世界酒业信息的汇集,是大赛的一大亮点。大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专业媒体及举办地的主流媒体。《华夏酒报》作为中国唯一公开发行的酒类行业报纸,现场采集了大量信息,通过加工、分析,为酒企国际化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资讯。

创新研发

生产国际化标准产品

国际化,并非是通过一次评比,组织一个论坛,举办一场推介,而是通过以上活动,将产品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尤其重要的是,要研发出适合国际口味的产品,这比获奖本身重要得多。产品要适合国际口味,要适合国际化标准,在香气和口感的酒体设计上,充分彰显该酒既适用于鸡尾鸡的方式,又要适合大众净饮的个性化需求。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葡萄酒企业的中报透露了什么?
下一篇:四大终极规律“牵引”白酒营销(下)
不受“捐赠门”影响 茅台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不受“捐赠门”影响
热钱涌入万亿酒业 资本“饮酒”新周期开启
热钱涌入万亿酒业
三香争锋 浓香酒“天王山之战”在于品质表达
三香争锋 浓香酒“
战火再起 进入“深水区”的生肖酒还有搞头吗?
战火再起 进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