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酒辽香型有代表性
根据辽酒发展史、发展特点、发展经验,我们总结了辽宁烧酒的工艺特点,为提高烧酒质量,我们提出了“辽香型白酒”的辽宁区域产品的高度代表性香型,恰到好处。
关于辽香型白酒的工艺特点、风味特征、理化成分组合、产品风味稳定性上,已另文做赘述。“大辽香”包含了辽宁清香、辽宁酱香、辽宁麸曲浓香的大部分产品。
白酒是传统技艺生产、个性化风味很强的风味食品。它主要靠自然因素形成风味,不以人为因素为主导,应当因地制宜,避开香型束缚。辽宁各类型白酒工艺与众不同,充满了辽宁特色。例如,清香不用地缸、酱香不是多轮次、浓香是人工窖泥、以麸曲糖化为主,辽酱是典型的辽派酱香,这充分说明拿辽酒与其它代表香型酒比较有许多不同之处,与之标杆一起评比或许有吃亏,其个性化优点或没被标准涵盖,所以辽酒要转型升级,发挥辽宁优势,辽酒风味特征,应当自成一派,才能让辽酒走向新辉煌的复兴之路。
辽酒与国内白酒产区横向比较,气候条件与山西汾酒、河北老白干、北京二锅头的气候相差不大,辽宁适合生产清香型白酒,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麸曲酱香是辽宁创造,历史上形成北方烧酒工艺和选育了贵州相关微生物在辽宁安家,虽与贵州气候千差万别,却使得辽酱别有风光。
大凌河流域、辽河下游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生态良好、气候宜人、阳光降雨充沛,是辽宁酿酒的重要地域。在大凌河流域坐落着大小百余家酒厂。南北呼应,南大曲酱香,北麸曲酱香,南有赤水河,北有大凌河,真是天造地就出好酒。
在当今酱香型白酒性价比上升的情况下,辽酱潜在的优势得到放大,辽酒复兴,发展大众酱香白酒,是市场的呼唤,辽酒人和辽宁父老要有信心和勇气,探索寻找辽酒复兴之路。
应当采用辽香型白酒标准
现行各香型的白酒国家标准中的质量指标助推了白酒全国同质化,尤其是感官风味特征标准,高度集中,束缚了区域白酒个性化风格的优势发挥,不利于行业的创新发展。
虽然,现在全国行业忽略香型限制和约束,游离出多个新的香型,辽香也应运而生。但质量指标标准少,难以游离出更多个性化产品,因此辽酒应在香型上调整和转变,系统配合切合实际的经营模式的转型转变。
辽酒要咬定大辽香及香型的合理化转变,处理好传承与保护、保护与创新、创新与发展的关系。
从辽酒近年发展看,辽宁清香产量大、价格偏低,但支撑了辽宁白酒总量在全国的排名地位,带动了相关产业良性发展,麸曲酱香企业还是呈健康发展的态势,而浓香或叫大浓香,即国标中三个白酒标准下的浓香型白酒,发展快、产销量大。
现在百姓也开始注重饮酒的安全和健康。粮食酒、固态发酵酒销售日益增多。现在看中国白酒回归原生态的自然发酵风味势在必行。这就对标准化问题提出了新课题,我们希望有科学、规范、简洁实用、卫生标准严格、行之有效、执行便捷的先进标准。
根据辽宁传统工艺,辽酒普通浓香(<己酸乙酯120mg/100ml)全部纳入辽香型白酒标准涵盖之下,有利于辽酒的质量提升,满足消费者对白酒的要求,生产出真正的原汁原味的白酒。
所以,大辽香是一个科学的、从实际出发的、先进的、能保证白酒食品安全的标准,是行之有效、酒厂方便接受的、能正确指导生产的好标准。
辽香型产品做到原汁原味,消费认可度高
大辽香是传承辽酒传统,提高辽酒质量和风味个性化水平,走向健康产业的必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要喝真酒,喝好酒,喝健康酒,好酒的需求空间很大,人们开始注重选择健康白酒,饮酒趋势正在回归自然,我国饮酒步入健康化时代。
大辽香要求的是五好酿酒原则,是纯粮固态传统工艺生产的白酒,是用好粮、好水、好微生物酒曲、好工艺、好环境,追求原汁原味、不添加香精香料、不准使用乙醇混合调配、不准使用非粮食原料酿造的白酒。
生产工艺技术上,以辽宁清香工艺和酱香工艺结合,以辽宁酱香工艺和浓香工艺的结合,在提高窖底香的复合工艺、技术工艺上有创新和传承,产品风味上清带酱,浓酱相兼,可偏向多粮浓香,可偏向浓中带酱,也可偏向浓中带陈,使辽酒酒体更加丰满、醇厚。要提高适口性,使消费者饮后不上头、不口渴,醉酒反应减轻,饮酒的欢愉、舒畅感增强。
大辽香是在辽酒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目前看唯有辽宁可以做到三香合一。
我国的第一届、第二届评酒会都是这样不分香型进行评比的。
要创出辽酒特色,必须推动创新,“咬定青山不放松”,辽酒要咬定大辽香,以辽宁特色让辽酒走向辉煌复兴之路。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