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CEO排名计算方法(中国榜单)
为制作本次中国百佳CEO排行榜,我们涵盖所有中国的上市企业(包括在上海、深圳、香港、台湾、纽约和纳斯达克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每家采样企业的市值、资产和收入在2015年年底的数据均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对每家企业截至2016年4月30日时在任的CEO进行考察。为确保评估有据可依、材料翔实,我们剔除了任期未满两年的CEO。至此,共有357家公司的358位CEO(有一家公司由两人共同担任CEO)参选。
研究团队计算了每位CEO在任期间的3项评估指标:上市地调整后股东总回报(包括股息再投),该指标剔除了公司上市地股市整体增长带来的增长;行业调整后股东总回报(包括股息再投),该指标剔除了公司所在行业整体发展带来的增长;市值变化(根据股息、股票发行和股份回购进行调整),以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美元进行衡量。
我们的态度是:给出一份超越年度表现的中国企业家榜单,评估中国上市公司CEO的长期业绩以及他们为股东创造的长期价值。从今年4月份启动,历时7个月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中国企业领导者的绩效表现排名。这些入榜企业家都是着眼长远,并创造出卓越业绩的人。有的读者会十分熟悉,但有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意外。
企业领导人想要取得长久的成功,理所当然应该选择与所在公司一同成长。我们榜单中排名第二位的袁仁国在贵州茅台工作了40余载,他让茅台在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头地位从未旁落过。
我们发现,100位入榜企业家掌管的公司总市值达到9.29万亿人民币,这个数据相当于中国2015年GDP总量的1/7。榜单中有54位CEO来自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和工业等3大行业。在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热门领域,有很多企业家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领导人。在工业或相对冷门的领域,一些入榜企业家的名字或许稍显陌生,但他们在默默无闻中依然创造了杰出的长期业绩。
研究之中,最为费时费力的是如何确定“谁才是中国企业的CEO”这个问题。由于国内上市企业多数都没有CEO这个职位,所以在我们与合作研究机构英士(INSEAD)国际商学院讨论后,决定把CEO定义为“拥有企业决策权,并为业绩成败最终负责”的人。因此,榜单中很多企业家实际上是公司董事长,但对每家企业逐一判定后,我们认为这些人可以被称为CEO。
虽然卓越领导力不仅关乎财务指标,股东也绝非企业惟一利益相关方,但正如英文版在最初的3次排名所做的那样,《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首次发布的“中国百佳CEO”榜单,我们也希望先让客观数据说话——因为这样有利于读者衡量过去20年,到底有哪些中国企业家是值得尊敬的“长期主义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