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中方评委团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程劲松,著名白酒专家、四川食药院主任、国家酒检中心顾问、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三届评委钟杰,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华夏酒报· 总编辑韩文友,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艾金忠,中国酿酒大师、四川沱牌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家民,贵州茅台集团酿造工程师刘玄等六人组成。
三天的品评过程,中外评委针对白酒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借助这一国际赛事,中外烈酒得以同台竞技。大赛过后,中方评委有何感受,中国白酒如何走向世界舞台?华夏酒报、 记者专访了大赛评委。请看第一位大咖评说——著名白酒专家、四川食药院主任、国家酒检中心顾问、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三届评委钟杰。
通过贵阳的大赛基础,这次墨西哥的比赛,评委对中国白酒没有了陌生和距离感。有中国白酒出现的轮次会非常有兴趣去尝试、品评,口中还会念着Chinese baijiu。
在品评世界国各国的不同烈酒的过程中,我个人的感觉是包括中国白酒在内的世界烈酒有着感官共性。
酒的色香味及其风格均源于生态资源特性,原料品种及其配比,传承中创新发展的技艺及其独特的陈酿工艺形成。
白酒的原料、发酵、陈酿带来的优美舒适的原料香、发酵香(醇香、果香、蜜香、糟香、窖香、焙烤香、酱香、甜香、酸香等)、陈酿香(木香、陈香等)以及口味酸、甜、苦、咸、鲜基本味形成的口感的纯净度、柔和度、丰满度、持久度和谐调度。
这些因素构成了烈酒的滋味世界。中国白酒又是粮谷的极致转化,是“天地人和,天人共酿”香气和滋味丰富且具有层次的感烈酒代表。这些感官的优美元素和世界其它烈酒是相通相融的。
那么老外怎么看待中国白酒呢?我个人作为中国评委提炼了一下,他们喜欢中国白酒的粮香,喜欢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的果香、蜜香以及焙烤的香气,喜欢中国白酒香气和口味层次的丰富。这是我在参加两届大赛之后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在和国外评委交流的过程中也是这样的感觉。
在切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中国白酒要在酒精度、丰富度的控制上加以研究和思考。实际上,这与白酒的年轻化是一个概念。
我们不要试图把中国白酒和世界烈酒隔离起来思考,实际上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大赛期间我们参观了龙舌兰的四个酒厂,它们是典型的酒庄文化代表。这些酒厂有历史的传承,有家族式、精细化的管理,同时又有多年来主动融入世界烈酒市场的基础。因此,龙舌兰在较长的时间内逐渐地被世界烈酒家庭所认同。
虽然一两次大赛的交流并不能快速改变中国白酒在世界烈酒市场的影响力,但是早做比晚做好,做比不做好。
国外品牌塑造都是源于人对酒的认识,源于这个酒种代代相传的酿酒技艺,源于他们对世界酒文化大同的一个表达方式。就是我们的酒文化在世界酒的舞台中去表达我们自己。就像我去年给老外讲中国白酒,我用了一句话做提炼就是“世界酒的感官,共性的语言,讲独具魅力的中国白酒”。这样利于沟通、利于交流,更重要的是利于传播。
钟杰:贵阳布鲁塞尔烈酒大奖赛是白酒走向国际化的平台
为了更好的推动中国白酒推陈出新、走向世界,促进东西方酒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交流,贵阳市于2013年正式向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简称“大奖赛”)组委会提出申办请求,并成功取得这项与巴黎农产品大奖赛、伦敦国际葡萄酒暨烈酒大赛齐名的赛事2015年举办权。随着报名截止时间的临近,大奖赛在行业内被提及的频率不断提高,不但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更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众所周知,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各大酒类赛事的不断传播中,全球的消费者已逐渐认识了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龙舌兰等烈性酒,而此次通过大奖赛引起的轰动效应,下一个被国际市场广泛认可的会不会是中国白酒呢?大奖赛对促进中外酒文化的交流,以及白酒行业的发展又有哪些重要意义呢?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著名白酒专家钟杰先生。
大奖赛是白酒传播和学习的窗口
记者:钟杰老师您好。作为著名白酒专家,中国白酒品鉴知识普及推广第一人,您是如何看待大奖赛的?
钟杰:大奖赛是全世界最权威、公正、专业,最大规模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专业烈性酒赛事,每年都在为全世界的烈性酒消费者评选出优秀且物有所值的美酒。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刻地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之中,我认为这个受全世界瞩目的大奖赛(贵阳)的举办,对中国白酒来说是个传播和学习的窗口。
从感官分析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人类对美好滋味的感觉是一致的。中国白酒有诸如芳香馥郁、清雅怡畅、甘爽细腻等许多美好之处,但是对国际上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了解的还太少。通过大奖赛,我们可以把中国白酒的美好传递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白酒,从“品”的角度欣赏白酒,并逐渐喜欢上白酒。当然,别人同时也可以把他们自己美好的东西带进来。在大奖赛这个平台上,中外烈酒可以顺畅的沟通交流,相互传递自己的美好,互相借鉴,我觉得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