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低调复出,一边却是有意转让,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呢?
7月23日,记者辗转联系上了中金方面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该传闻并不非常准确,对于浏阳河,公司已经考虑了几个方案,不过还未最终确定,不过,最终目的都是想把浏阳河做好。
浏阳河近况几何
浏阳河和中金的渊源得来到2012年。
2012年4月,浏阳河董事长彭潮透露,公司获得湖南创投3.5亿元,中金2.5亿元以及其他投资机构4亿元的投资。当时是白酒行业单笔引进资金最大的公司。但同时彭潮也表示,中金和湖南创投入股浏阳河的代价非常低:机构入股前酒业总盘子评估价值32.4亿元,机构入股后占股36.5%。这相当于浏阳河的股价打了5折给投资机构。
而当时,湖南创投董事长刘少君透露,浏阳河向投资机构承诺:到2014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利润6亿元,并在2015年前上市。如果未来净利润低于约定数额,控股股东就要用股份抵差额补偿机构投资者;增资款到位后4年内不能上市,机构投资者有权回售股份,回售价格按年化收益率20%计算,如果有分红和股权补偿,则抵扣回售款。
若新公司实现或者超过承诺的净利润,机构投资者同意向彭潮定向增发新股,限额是不超过浏阳河总股本的8%,但价格是5.48元/股。
浏阳河近几年业绩情况(单位:亿元)
记者根据多方查阅、采访得出了以上数据,显然2014年实际销售额与之前的承诺有巨大差异,2015年浏阳河也未能上市。此时的中金考虑其他方案也在合理之中。
命运多舛的浏阳河
浏阳河的辉煌与衰落之路酒业人士应该已经较为清晰了。
浏阳河酒的前身为国营的“浏阳县酒厂”,其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1998年,中商集团董事长彭潮把浏阳河酒厂买断。凭借在五粮液酒厂首开OEM经营模式之先先河,凭借多位奥运冠军与超级女声的代言,一度是中国知名的二线品牌白酒生产企业。2006年销售额达到了历史最高峰20亿元。
2007年,浏阳河与五粮液分手,选择单飞,开始直面现实的酒的江湖。由于缺乏资金,浏阳河更是一头栽进了上市梦里。
浏阳河酒早在2006年就试图上市,后因企业爆发“严重内讧”等原因上市不成。随后进行了3次借壳史。
2009年3月,浏阳河与通葡股份签署股权收购协议,浏阳河拟通过取得控股地位再注入资产的方式上市。最终交易对价未能谈妥。
2013年12月,大元股份宣布重大事项重组,拟20亿元收购浏阳河酒业。据大元股份披露的非公开发行预案,浏阳河酒业预计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亿元、4.5亿元和7.5亿元。2014年4月11日,历时近半年的谈判,双方最终还是分道扬镳,浏阳河的第二次借壳计划失败。
2014年4月1日,皇台酒业宣布因重大事项停牌,对方依然是浏阳河。浏阳河称,2014年到2018年浏阳河酒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9亿元、13亿元、18.14亿元、20.86亿元、22.53亿元。这个数据显然比上次预计的要低调不少。不过,9月11日,皇台酒业发布公告,“鉴于双方就浏阳河酒业未来业绩预测及估值未能达成一致,双方自愿先终止战略合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元股份当时给予浏阳河酒业100%股权的估值为20亿元。而皇台给予的估值变为11亿元,短短时间内,估值几近腰斩。
随后,2015年5月,浏阳河酒爆出已经停产的重磅新闻。虽然后来经记者调查得知,停产的仅是位于浏阳市永安镇的国际名酒城生产基地,其他基地没有停产时,浏阳河面临的困境也是显而易见的。
浏阳河的自救
或许,大乱必会迎来大治。进入2016年,几乎快要被业内遗忘的浏阳河终于有了新的动作。
3月,浏阳河组建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公司执行总裁为付耶成。据记者了解,付耶成曾管理过浏阳河年份酒公司,属于实战派人士。
6月8日,浏阳河发布特别声明称:近年,针对一些不法商家擅自生产、销售假冒“浏阳河”品牌白酒情况,决定对违规、侵权的假冒“浏阳河”产品进行清理整顿。并对已查封处理的64款假冒产品在官网上予以公示。
6月,浏阳河与四川绵竹碧坛春酒业达成合作,浏阳河绵竹生产基地正式揭牌成立。浏阳河重启了异地代加工模式。
7月,浏阳河发布了浏阳河新10年、15年两款新品。同时,发布了下一步规划。
规划表示,未来三到五年,浏阳河提出主营业务销售额力争达到3-5亿元;并争取在2018年前完成智能化系统运营测试,正式平台开放。完成全国化市场布局,并在湖南及周边市场、中部及华东市场、西北部市场等区域市场重树浏阳河品牌旗帜。
而在市场开拓方面,将以加盟代理、产品定制开发或市场外包的多种形式,重点推广中低端品牌。
浏阳河,还需转过几道弯?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