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在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部署2016年的重点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推出了“五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从顶层设计树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标杆。
酱酒产业,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从供给侧来看,酱香白酒产业符合国家深化经济改革的政策要求,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要素:
产能过剩,供过于求。2012年,遵义市发改委编制立项的白酒基建项目46个,其中白酒基酒生产项目35个,涉及投资金额279亿元,新增白酒产能21万千升,加上2012年前已形成的白酒产能,超过30万千升。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中国白酒实际消费量维持在700万千升左右,按酱香白酒占全国白酒消费市3%的比例测算,酱香白酒生产能力控制在21万千升比较合理,才是符合市场的需求量,由此推断出过剩10万千升产能。党的“十八大”后,政策调整迫使高端白酒下沉,又进一步挤占了中低端白酒的市场,加剧了酱香白酒行业的产能过剩。
小企业停产倒闭风行。2011年,酱香白酒的高潮期,赤水河两岸酒厂林立,从事白酒生产、销售的企业有1760家,伴随行业的持续下行,资金链断裂,据仁怀白酒协会资料显示,到2015年底,坚持生产的白酒企业只有300余家,逾七成的白酒企业已停产,或处于倒闭边缘。
规模化企业挣扎前行。在遵义拥有生产许可证、销售许可证等证件的规范化企业336家,仁怀的有313家,其中规模化以上的企业98家。因为销售艰难,基酒价格低,资金回笼慢,企业融资难,在仁怀的313家规范化白酒生产企业中,已有20%的酒企不再烤酒。还在生产的企业中,大幅减产已是生产经营的常态。
低端同质化酒品泛滥,名优白酒精品稀缺。在酱香白酒2000多件白酒商标中,真正在全国叫得响的,只有贵州茅台集团的“茅台”一件,“十星企业”大都是区域性市场产品,走向全国市场还有距离,众多的以“茅台镇”、“酱香核心产区”为背景的杂牌酒在全国消费者中则更是鲜有人知。
第二、从需求侧结构来看,对酱香型白酒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现有供给侧结构无法匹配需求侧的变化。
2012年底以来,“八项规定”和“军队限酒”相继强势施行,高端酱香型白酒两个非常重要的通路市场已关闭,经营发展思路转型,消费者市场转变已是必然选择,放下“高大上”,投放更多惠民生,接地气的优质白酒产品是“十三五”贵州酱香白酒行业顺应市场变化的首选。
白酒作为中国人情感交流的载体固然不会改变,但是,不拼酒,少喝酒,喝好酒,是曾经燥热的白酒回归理性后,白酒消费者的重要选项。
网民规模数量的急剧聚合,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高度融合,智能终端颠覆人们的生活,白酒营销形态注定要发生深刻的变化,由过去整车卖酒,过渡到整箱销售,最后到论瓶出售,消费者的要求是足不出户就能品味酱香河谷高品位的佳酿,电商卖酒将成为酱香快消品的主流渠道。
“三期叠加”虽可寒、不信东风唤不回。2012年后,中国白酒行业一路下行,走向了行业深度调整期、消费市场重构期、过剩产能消化期的市场寒冬,“三期叠加”,寒潮阵阵,冰封了中国白酒行业,酱香白酒产业也不例外。根据酱香白酒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情况判断,问题的表象似乎出现在市场需求低迷上,而其病根子实际在供给侧,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新供给的能力不足,不能对应需求的变化。面对症结,唯有借来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方能融化白酒市场“三期叠加”的坚冰。
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剥离制约酱香白酒转型发展的桎梏因素,打造酱香白酒品牌竞争新优势,是今后一段时间酱酒企业的工作重点。
第一、抓住改革主线,做好白酒经济摸底,搞好白酒生产调查,消化过剩产能,促使供需趋于平衡。处置“僵尸企业”,从数量上来讲,酱香白酒业“僵尸企业”不少,关掉一批没有产出效益,低质低效的小酒企,特别是破坏赤水河生态环境,影响地方经济绿色发展的白酒企业坚决取缔。
遴选潜力企业,扶持一批。结合贵州省2016年旅发大会在茅台古镇召开,赤水河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的有利时机,在众多酒企中,遴选一批文化底蕴厚重,经济效益良好,成长预期优良的潜力企业,引导扶持,转型发展集酱香酒文化体验、绿色赤水河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酒庄。
培植规模企业,重组一批。酱香白酒,普遍存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技术人才、金融资本利用效率低,同质恶性竞争、低质无效产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差。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政策档,整合规模化企业,重组优质资产,引入战略资本,导入先进管理机制,培植和打造第二个“百亿级”酱香酒集团,减少同质恶性竞争,降低无序无效循环,全面提升地方社会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