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白酒行业也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在新时期、新阶段,白酒行业一方面发展速度放缓,酒类企业营收与净利出现双下滑态势。另一方面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和重新洗牌期,在危机之中蕴含着发展的机遇。
中国白酒行业面对新挑战、新机遇,究竟该如何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此,近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白酒领袖峰会上,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董事长唐桥提出了白酒行业面对新常态的三问——“中国白酒的历史积淀,哪些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传承和发扬?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勇敢直面和修正?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勇于创新开拓?”
在唐桥看来,正确认识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将有助于行业企业适应新常态,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实现体制机制、新品研发、品牌国际化、市场营销、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创新突破,迎接中国白酒的新时代。
新常态下
传承是发展的前提
对于白酒行业,传承与创新并不是新鲜话题。但是在白酒行业结束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进入深度调整的新常态背景下,传承与创新就有了新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宏观的维度看,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人均GDP已接近7500美元。按国际公认的标准,我国正处于向发达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按年均7%左右的发展增速,到2020年跨入发达国家行列是大概率事件。“随着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全面复兴,5000年华夏文化的复兴必将势不可挡。”唐桥认为,中华文化正处于全面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届时,国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势必回归,包括中国饮食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也必将在全球强势逆袭。“白酒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国宝级活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图腾,中国白酒必将伴随着东方巨龙的复兴而香飘世界、誉满全球。我们要充分认清并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战略性的眼光提前布局,勇当中国白酒文化传播的推动者、见证者、实践者。”
在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机遇面前,白酒行业要探索历史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对于白酒行业而言,缺少的是与时俱进。“要增强社会公众对白酒文化的认同,就要用新时代的新方法。”唐桥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酿酒历史文化底蕴优势,如对于古窖池等物质文化遗产、酿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应更好地继承、挖掘、整理、升华,发扬光大。
相关研究表明,人的物质欲望满足不是绝对的,在人均收入超过3000~5000美元后,精神和文化需求的比重开始上升,体验、互动和创意经济成为新兴的服务产业。从旅游市场看,旅游产品体系将由“观光+购物”为主升级为“观光+购物+休闲度假+体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体。我国2014年全国人均GDP已近7500美元,正全面步入体验旅游时代。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传统白酒酿造工艺一直为消费者所着迷,白酒行业正应当继续发力多年来探索的工业旅游途径,推动白酒工业旅游的升级,通过体验经济的方式提升品牌认同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传 承是发展的前提,唐桥认为,白酒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在于工业与文化的协调发展。一是要以文化为本战略,共同推进、制定和落实中国白酒文化战略。白酒文化战略,需要通过挖掘、梳理、提炼中国传统白酒文化的精髓,明确中国独特的白酒文化定位和品牌文化定位。其次,创新文化研究与宣传机制。可以大胆探索新的文化传播和产生的模式,例如采取与高校联合设立中国白酒文化研究所,与国家文化管理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广中国的餐饮和白酒传统文化。第三,要抓住“一路一带”战略的有利时机,走出国门、辐射海外,打破过去仅依靠产品输出的模式,探索未来资本输出、技术输出、文化输出相结合的“组合拳”模式,以行业发展带动文化传播,以文化传播促进行业发展。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以高标准、严要求传承中国白酒的卓越品质。“每一次爆出的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都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严重的冲击。作为白酒行业的领袖企业,要坚定不移地扛起诚信大旗,要坚定不移地传承独特的酿造技艺。”唐桥表示,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让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深刻认识到白酒中蕴含的独特的、历史的、文化的基因。
在传承中坚持创新发展
传承与创新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对于行业发展而言,既要坚守传承,又要坚持创新。在唐桥看来,白酒行业在传承白酒历史文化时,最关键的是要抓住新兴消费群体。
从行业数据看,在80、90后的新兴消费群体中,白酒的消费量和占比较小,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表面看来,似乎新一代消费者不接受白酒。由于行业中普遍存在“等年轻人成熟了自然会转向喝白酒”这种守株待兔心理,以及白酒企业过去对新兴消费群体重视不够、培育不够,导致很多年轻人不了解白酒和白酒文化,因而更谈不上接受、认同白酒和白酒文化。唐桥认为,行业企业应当学习和借鉴葡萄酒乃至软饮料在新兴消费群体中成功推广的经验,大胆探索新的白酒文化传承方式,将白酒文化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用更时尚、更个性化、更能与消费者互动的文化符号抓住新兴消费群体。“我们要紧抓不放这群新贵群体,他们是白酒行业发展的未来。”
传承是为了夯实酒业发展的根基,创新则是要让白酒行业走出过去成绩的温床,找到新的发展蹊径。唐桥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在行业的寒冬之中,白酒企业纷纷树起了改革大旗。未来,我们首先要从思维上创新,以领袖企业的责任为坚定行业的发展信心。”
自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以来,销量和价格成反比或负相关的思维困扰了很多白酒企业和很多人,以至于两年多来,白酒行业爆发了“竞相杀价”的低层次的、代价极高的价格竞争局面。因此,有必要重新理清量价关系,正本清源。在唐桥看来,事实上,量与价的关系远没有那么简单。销售量不仅仅受价格的影响,它是供求关系、产品价格、产品消费弹性(如低档品、必需品、高档品)、消费者收入水平及其偏好、替代品(如葡萄酒、啤酒等)及互补品的价格和市场预期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做的是深挖内功,转变机制,重塑营销系统,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共同促进白酒整体市场份额的提升,而不是代价高昂的‘价格战’。”
同时,在调整期下行业企业也应重新认识“危”与“机”。目前,国家支持发展混合制经济,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淘汰落后产能,做大做强优势品牌和优势企业,在白酒行业的新常态下,优势白酒企业还大有可为。“作为白酒领袖企业,五粮液正在积极推进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唐桥说。
营销模式创新
开启白酒新时代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在今年春季全国糖酒会期间举办的2015年五粮液经销商营销工作会上,还是在此次白酒领袖峰会上,五粮液都对外透露要加快思维创新、营销模式创新。
在营销模式方面,唐桥认为行业的创新方向在于拥抱“互联网+”和“工业4.0”。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发展无疑为传统的厂商关系提出了新课题。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具有更丰富、更深刻、更富时代特征的内涵,对我们在新常态下缔造新型厂商关系,缩短产品与最终用户的距离是一个很好的指引。”唐桥表示,“互联网+”对传统产业不是取代,而是改造升级。拥抱“互联网+”,也不意味着全盘复制过去和现阶段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模式,不同行业、同一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企业,采取的互联网模式也不一样。“互联网+”的核心在于互联网思维,要真正回归到消费者“主权时代”,减掉面向消费者的不必要环节,减掉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掉一切与最终消费者的沟通障碍。只有解放思想,运用互联网思维,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牢牢抓住消费者,迎来白酒行业的再次腾飞。
在白酒领袖峰会上,与“互联网+”同时被提及的还有“工业4.0”。长期以来,白酒行业坚持传统酿造工艺,在机械化、自动化应用方面不是很高。随着制造业转入以柔性制造和个性化定制为特色的4.0时代,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转变。“在工业4.0时代,未来制造企业将不仅仅进行硬件的销售,而是通过改善售后服务,提供贴心的增值服务等,来赢得消费者的心智。”唐桥认为,对于白酒行业而言,意味着个性化需求或将成为方向。我们要在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降低成本、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比如增加产品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荣誉感和满足感;拓展更多、更丰富的贴心的增值服务,提出更好、更完善、更方便快捷的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走“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的道路。
此外,唐桥认为,白酒行业在坚持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现代化生产,可以应用智能化、自动化。“我们要毫不犹豫地改革创新。尤其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工厂日趋成熟,我们应大胆探索,为传统白酒生产插上智能化的翅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常态要求,为白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