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600519)遭遇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业绩“双降”。
在白酒上市公司密集发布三季度报表的关口,贵州茅台于10月29日晚间披露了三季度的业绩。
公告称,贵州茅台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7.18亿元,同比下降0.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93亿元,同比下降3.40%。对比公司半年报可知,在第三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收73.96亿元,同比下降5.3%;实现净利润34.63亿元 ,同比下降9.4%。
随着“双降”出现,贵州茅台在10月30日开盘后,小幅低开后并一路震荡走低,截止当天15时收盘,每股下跌2.89元,跌幅达到1.83%,报于155.41元。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寒潮”中,以行业标杆自诩的贵州茅台首次出现业绩“双降”,会给我们释放什么样的信号?
“双降”或将祸延全年?
尽管有所预期,但真正看到贵州茅台出现“双降”的时候,市场和股市还是难掩震惊。
在风暴席卷之下,谁也不要说不会受到影响。即便是行业龙头企业茅台,也不是例外者。事实上,自行业调整“风暴”于去年正式来袭后,贵州茅台就随风雨而飘摇,屡现“难看”的报表数据。
茅台的2013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仅为6.51%,增幅为上市以来的第二低,仅高于2003年的非典时期;净利润同比增长3.61%,增幅已经刷下了历史最低。
下半年,随着茅台控价和放开经销商权限,公司业绩一度开始趋好。最终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88%,净利润同比增长13.74%。
在多家白酒上市企业全年业绩大滑坡的背景下,领军企业茅台仍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这并不意味着茅台成功顶住了调整压力。即便是净利润能够达到13.74%,也无疑与往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根据《华夏酒报》记者的察看,在2011年和2012年,贵州茅台仅在净利润增幅上就分别达到惊人的73.5%、51.86%。
面对新的一年,贵州茅台也不乐观,甚至十分审慎地预计2014年实现营收仅可比去年增长3%左右,“预计2014年将面临更大的困难”。这一说法也预示着,如果发展不如预期,贵州茅台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甚至同时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也是有可能的事。
2014年果然是贵州茅台有史以来报表压力最大的一年。今年一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74.50亿元,同比增3.96%;实现净利润为36.99亿元,同比增2.96%。营收增幅和净利润增幅再次呈现个位数增长,刷下历史新低位。
贵州茅台今年的半年报发布较晚,发布之前市场对此有着乐观的预期。然而,真实的业绩击碎了乐观的预期,2014年茅台中报的营收仅是微增1.32%,虽然难得,但绝对算不上亮点。至于净利润方面,则是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同比下降0.25%。
值得注意的是,中报中的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下滑还不算贵州茅台的“冰点”。据记者查询,今年第二季度单季度,贵州茅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67.4亿元和32.77亿元,同比降幅为3.31%和14.84%,已经显现出单季度的“双降”。
对于贵州茅台前三季度业绩出现的“双降”,有要求不具名的业界人士预计,三季度基本奠定了今年的业绩表现,从目前的业绩情况来看,预计(茅台)全年业绩也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行业寻的“底”在哪儿?
从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报表来看,一线酒企中,出现“双降”的并不只是贵州茅台一家。
与贵州茅台在同一天披露三季报的洋河股份(002304)也出现了业绩“双降”,洋河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123.05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下滑5.73%;净利润为39.83亿元,同比下滑11.45%。公司预期,今年全年的净利润将在42.5文章来源华夏酒报2亿元至50.02亿元之间,下滑幅度将在0%~15%之间。
此外,其他同处于白酒一线阵营的五粮液(000858)、泸州老窖(000568)和山西汾酒(600809)也出现了“双降”。
五粮液前三季度营收实现150.68亿元,增速同比下降21.38%,净利润实现47.07亿元,同比下降了33.74%。泸州老窖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7.7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1.47%,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2.4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3.92%。此前公司确定的2014年销售目标是116.33亿元,根据财报今年前三季度仅完成41%。山西汾酒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0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27%;实现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6.39%。
对于以茅台为代表的一线名酒企业全部在三季报出现的“双降”现象,有券商分析,今年的三季报基本延续了中报时的态势。
不过,行业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消失,“双降虽然让人担忧,但长期仍是看好”。预计从明年开始,一、二、三线的龙头企业业绩将开始企稳。
“双降”最终都会过去。不过,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一线酒企在行业深度调整期里业绩出现“双降”,是在给我们释放什么样的信息呢?
首先,是在打破一种束缚我们发展的固定思维。在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中,贵州茅台在不断书写“A股价值投资标杆的蓝筹龙头股”的神话,这也使得市场和股市对茅台一直预期过高:茅台每个季度不实现大幅度增长,就算是不及格的。大幅度增长的发展姿态看似“不败”,其实险象环生。这种固定的思维,也间接助推了茅台长期高速发展的不良泡沫,甚至“绑架”了一个企业的正常市场思维。
其次,一个行业的稳健发展并不意味着一味高速增长。适度的起伏和波折,其实有利于企业反思以往的发展路径,了解行业转型的不可逆转规律。贵州茅台等白酒企业业绩出现“双降”,或许是在启示我们,现在到了调整和彻底实现转型的最好时机。
最后,白酒行业一直在寻找这次调整期探底的“底”在哪里,意在重温调整前的美好时光。而一线酒企在今年三季报出现“双降”,无疑是在告诉我们,目前远未到白酒真正探底的时刻。眼下,政府政策强势调整白酒产业不见松懈,调整也更加常态化,白酒企业应该明白,我们不可能再次步上行业原来的发展轨迹,而是必须转型,即便茅台也不例外。(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