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美国的营销观念——定位,一直在向中国输入一种很不健康的营销思想,灌输一种互相残杀的商业意识形态——竞争。定位观念认为,商品品类和产品数量已趋于饱和,如何在竞争中胜出是组织生存的前提,必须绞杀对手、取代优势位置。
蜂拥而上、同质化、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偷工减料、虚假宣传和价格大战演变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绝对是一场巨大的产业灾难。竞争思维带来的是如何活下去的低级营销需求,必然伴随着低利润,低利润又激发企业提高产能,企图以销售量来弥补。只要是竞争思维使然,所有的行业、企业都很容易陷入低利润和产能过剩的局面。
在生物界,并不依循强者生存的竞争法则,而是独特者生存的共生法则。每一种生物都因其独特的生存技能而占有一席之地。
&n bsp; “商品品类和产品数量已经饱和”——这种话不靠谱。产品数量可能饱和,竞争也往往存在于缺乏创新的同类型产品之间。商品品类永远没有饱和之说,谁能说在饮料这个领域中,再也不可能出现新的品类?“饱和”的是想法,不是商品类别;“饱和”的是思想,不是事实。
凉茶饮料的出现对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有影响,却不是竞争,而是形成了共存的关系。反观那些抱持着竞争思维的中国可乐早已死得尸骨无存。
一直以来,创新都是困难的,创新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什么样的创新是有效的?什么样的定位是合乎消费者心智的?
比如,电冰箱在既有的认知中,它属于厨房这个空间。当电冰箱的空间关系作为创新思维的对象,就可以尝试着去改变它的空间关系,比如让电冰箱与客厅关联起来,让电冰箱属于客厅,这就产生了一个全新的品类——客厅冰箱。它不同于厨房冰箱,不需要食品速冻的功能,只要常温冷冻就可以满足客厅或办公室的需求,它的结构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这样的产品并不对厨房冰箱形成直接的竞争,而是激发了新的需求,开创了新的市场。
在时间关系上,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少这一类型的定位案例。白加黑感冒药,就是建立了独特的时间关联而畅销不衰。娃哈哈集团的“营养快线”也是建立了“早晨”的时间关联定位,同样的道理,可以开发一种适合于“夜间”的快速食品或饮品。
时空关联法则,只是定位和创新思维的方法之一,只是时空创意的一个思考环节。创建一种符合思维事实的创新理论异常艰难,要改变已经深植于意识中的竞争思维更加不容易。可是,除了改变,除非创新,产业必定愈加艰难困顿。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