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激烈下沉
回顾过去,2013年是白酒行业变革图强元年,白酒在激烈震荡中走向2014 年。而纵观2013年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我们可以用一个核心词进行概括,那就是“沉”。
第一,“价格下沉”。以茅五为代表的一线中国白酒纷纷下调或推动产品结构下沉,贵州茅台酒股份直接下调汉酱、仁酒、王子酒、迎宾酒零售价格,使得茅台腰部产品价格得到空前充实。五粮液重磅推出五粮头曲、特曲;适时推出低度、低价五粮液等核心产品,进一步充实了五粮液腰部产品阵营。江苏洋河于2013 年春季糖酒会推出系列流通性产品,使得洋河腰部力量得到强化。这些举措使名酒走上了亲民之路。
第二,“渠道下沉”。这一轮的渠道下沉几乎涵盖了一线白酒、二线白酒与区域强势品牌的所有企业,对白酒营销模式变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茅五为代表的一线白酒企业首次将渠道下沉上升到战略高度,通过不断的渠道扁平实现营收增长,消解地方白酒企业设立的渠道壁垒。如五粮液针对新产品招商摒弃了大商模式,而是将渠道下沉至地级、县级市场;贵州茅台降低代理商资格门槛,一次性以团购价进货30 吨飞天茅台酒,即可以获得次年茅台酒代理资格等;而洋河与泸州老窖分别于2012 年之前就已经推出了“天网工程”与“千乡万村工程”,充分说明洋河与泸州老窖领先业内市场化思维;以洛阳杜康、宋河粮液等为代表的区域性龙头企业则纷纷推出“村村通”、“百千万”等渠道下沉工程,使得区域性龙头企业市场根基更加牢固;而较早实现渠道高度下沉的徽酒则更加重视渠道终端均衡性,将点状渠道形态延展为综合性渠道体系。
第三,服务下沉。自2012 年下半年以来,各大白酒企业纷纷推出了组织变革方案,无论是汾酒的事业部独立运营体系变革,还是郎酒从大区制与事业部制双重管理向独立子公司模式迈进;无论是五粮液“大区域公司+办事处”制改革,还是贵州茅台组织结构调整,均反映了名酒企业服务与管理模式变革,服务下沉使得白酒终端竞争更加激烈。
第四,业绩“下沉”。目前来看,2013年度14 家白酒上市公司除贵州茅台、青海青青稞等少数白酒企业营收与利润双增长之外,绝大部分白酒上市公司处于营收与利润双负增长局面,有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出现了严重亏损局面。同时,整个中国白酒营收出现了一定程度增长,白酒营收从2012 年度4466 亿元增长至2013 年度5050 亿元,实现营收增长11%,营收增幅明显降低;而白酒利润却直接进入到下降通道,从2012 年度818 亿元下降至2013 年度804 亿元,下降1.9%,说明白酒面临严峻形势。
2014 年深度动销
面对据称史上最冷的结构调整年,2014 年白酒市场发展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白酒行业发展主基调是什么?根据我们对白酒行业的深度调研以及对白酒发展市场化法则判断,2014 年度白酒行业关键词是“动”,而具体到白酒产业价值链每一个环节,“动”势组合方式则有所区别,这种不同的“动”势将带给我们白酒营销模式变化的深刻启迪。
从百度百科看,“动”字包含“变动、震动”等基本词义,从“动”的基本词义解释看,使用“动”作为中国白酒2014 年度发展趋势核心词应该十分准确。
首先,2014 年中国白酒在基调上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动荡”。坊间认为,2014 年是中国政经形势最为复杂的年份,中国政经形势的变化有可能给白酒行业发展雪上加霜,白酒行业发展基本面不断“动荡”应该是确定方向。但白酒动荡并不意味着行业普遍处于低潮,白酒行业动荡有时恰恰是战略机遇,关键是看每个企业在其中的专业判断与战略思考。我们认为,凡是掌握了动荡规律的白酒企业将浴火重生;凡是随波逐流、不思进取的白酒企业将有可能万劫不复。白酒企业需要更加审慎进行资源投放与市场策略把握。
其次,2014 年度中国白酒在方向上将表现为高效、迅速“行动”。
2013 年白酒行业也有行动,但更多是下沉行动;2014 年白酒企业行动在方向上可能出现一些分层,如高端行动、腰部行动、亲民行动等更加分化;如战略性重组、结构性分层等更加快速等,这些分化行动对于中国白酒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最后,2014 年中国白酒更加看重营销终极目标,那就是“动销”。以黄金十年为标准,白酒将招商、商业模式创新发挥到极致,以至于到2012年底爆发了影响全行业的肠梗塞——天量库存。我们预判,压库式营销走向了终结,而重视消费者动销将成为未来白酒是否健康的风向标。极端点地说,从2014 年开始,任何“不以消费者动销为目的的营销都是耍流氓”!而看不到2014 年这个行业发展大趋势,白酒企业必将遭遇更大困难与挫折。
来源:糖烟酒周刊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