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业动态 ┊ 酒市营销 ┊ 酒界风云 ┊ 杯酒人生 ┊ 健康养生 ┊ 鉴别品评 ┊ 美酒美图 ┊ 酒展会讯 ┊ 酒鬼杂谈 ┊ 红酒专栏 ┊ 老版首页
    中国酒文化网 > 酒业动态 > 葡萄酒 >   search 中文域名“中国酒文化网”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王文哲 题写
相关文章
·港威集团多地多场开展“九九重阳
·中粮集团职业技能大赛暨中粮酒业
·《九妹》歌曲演唱者黄鹤翔鉴赏法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宋南平及
·Penfolds奔富Bin 389诞生六十周
推荐文章
·奥德曼:十年磨砺酿陈香
·香港皇权集团收购贝纳德酒庄
·打造人才高地,ASC与勃艮第高等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亮相深圳,展示
·“卓越旧世界,一个就足够“,意
最热文章
· 葡萄酒工作室能否成器?
·首届中粮“长城杯”诗书画精品展
· 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葡萄
·《华夏酒报》荣膺中国行业报十佳
·秦皇岛金士国际葡萄酒庄有限公司
·拉菲酒庄落户蓬莱
·部队禁酒难撼高端市场 四成人盼
·君顶美酒成为2017中国地产领袖峰
· 西农大葡萄酒学院华丽绽放廿年
· 民酒时代与“中国梦”
旗帜广告位
糖酒会 行业的“守望者”
2014-03-12 13:17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


  最早举办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糖酒会”)的城市是北京,时间是1955年。

     这一年,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正在艰难地进行着,经济得到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此时,由城市服务部组织的全国供应商会在京西苑大旅社(今西苑饭店)召开——这也是最早的糖业糕点食品供应交流会,以后逐渐成为“天下第一会”的糖酒会。

     彼时,国家的GDP是910.0亿元,财政收入是249.27亿元,工业总产值534亿元。这一年的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版人民币。而这一时期,很多在1949年建厂的名酒企业纷纷面临着粮食紧缺问题,1955年前后的茅台酒厂,产量也只有两百吨左右,而整个酒行业因为生产企业规模小,原材料来源广泛,不宜实行计划管理,连同奶制品、罐头、糖果和糕点等一起成为商业部门进行调剂和补充市场供应的重要商品。

     糖酒供应会的基础由此建立,并逐渐伴随着整个酒行业的发展变迁,见证并守望着这个行业的兴衰荣辱。

计划经济期:保障供应,稳定行业发展

     1955年到1971年,全国糖酒会的表现形式是计划经济与内部计划供应会同时召开的产品调剂会。由于统购统销的经济模式,在早期的全国糖酒会上,参与交流的仅仅是酒类、奶制品、罐头、糖果、糕点等,目的是调剂和补充市场供应。

     据悉,由于当时糖烟酒商品的特殊性,为保证城乡人民生活需要,1968年到1971年,糖酒会依旧在山海、洛阳和韶山、太原等城市召开,以此来安排全国糖酒的市场供应,为保证人民生活需求做最大的努力。

     应该说,这期间的糖酒会,其服务意义远远大于其市场意义,而其在保证全国人民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多的酒类生产企业在糖酒会中相互学习和进行经验交流。

     1972年,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全国糖业烟酒等三类商品交流会,成为糖酒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使其成为第一次真正独立的商品交流会。这一变化对酒行业的影响在于,改善了地区间长期以来比较封闭的经济交往方式,自然也受到了很多生产企业的欢迎。

     有一组数字真实记录了这之后糖酒会的变化。

     1974年到1983年的十年间,糖酒会的参会人数从1000人左右增加到了7700人,商品交易额从1.1亿增加到了6.3亿元。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受到社会动乱的破坏,但值得关注的是,全国糖酒会一直没有停开,其主要原因在于糖烟酒商品的特殊性。长达十几年的计划供应调剂会,确保了人民生活所需副食品的最低需要,也是全国食品和副食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在计划经济时期,全国糖酒会更多的调配物资还是以食糖、烤烟及奶粉、肉蛋制食品为主,这其中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为代表的八大名酒企业也在积极参与。

改革开放期:市场波动,助推行业前行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国,更多的酒类生产企业开始试图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种种羁绊,市场化的意识开始萌芽。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同样在这一年,全国糖酒会改变了一年一度的模式,决定每年举行春秋两季。当年,由于国家烟草专卖局接管了商业部负责烟草业务,烟便从糖酒会的交流范围中分出,糖酒会的名称也改为了“全国糖酒三类商品交流会”。

     这一年,糖酒会还正式确立了开放式的组织办会原则,企业不分大小、不按照区域限制可以自由参加。这一开放式模式彻底激发了酒类生产企业的参与热情,在河南安阳举办的糖酒会人数达到了1.59万人,成交额更是达到了15亿元。

     糖酒会的开放模式也逐渐让一些中小企业嗅到了市场化的气息,广告运作的宣传模式开始成为酒类行业走出区域市场的法则之一。

     1985年,山东孔府家酒开始在山东电视台做广告,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第一个做广告的白酒企业,并在1994年作为第一家白酒企业在中央电视台大规模作广告宣传,孔府家成功地走向了全国市场,并由此带动了鲁酒的发展。

     然而,这一时期,中国酒行业也经历了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及外部经济环境带来的阵痛和改革。

     1988年,国家放开了价格管制,对白 酒行业第一个黄金年代的积极意义重大,价格短期之内迅速上涨。但随后的1989年,首次限制高档酒消费的政策出台,部分“名酒”出现了下跌,销量也急剧下滑。

     据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回忆称,在1988年~1989年期间,相关政策指出17种名烟名酒不能上桌,茅台位列其中,导致当时经销商不来厂里提酒,主营渠道以及零售也不来了。

     不仅仅是茅台,刚刚迈进市场门槛的白酒企业,对于市场经济这门新课显然准备不够,这期间多数酒类企业纷纷陷入发展困劲,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酒企一夜窜红,一些国家名酒却日渐“消沉”。此时,为扶优限劣,规范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国家又相继出台了系列税收调控政策。

     “随后,我们第一次派人参加糖酒交易会,才逐渐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季克良向记者表示。

     糖酒会的市场化效应也逐渐凸显,更多的生产企业开始在这个平台上寻找自己的经销商,并逐渐开发自己的全国化市场空间。

     据全国糖酒会办公室主任古平介绍,1991年至2001年是全国糖酒会“加速转换、开拓创新、规范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新和规范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国糖酒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随着工业体制改革、商业贸易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计划商品取消了,商品价格彻底放开了,统购包销不存在了,工、商企业面临新的压力。“针对市场从卖方到买方的巨大转变,全国糖酒会从营销培训入手,致力于竞争机制的建设;从软件到硬件、从申办到承办、从组团方式到中介组织的管理等一系列指标体系的建立,给自身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助推了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古平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

黄金十年期:经济转型,展现行业活力

     2002年,洋河的改革元年。

     这一年,洋河以分配制度改革、机构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对企业职能部门和中级管理层进行了重新组合,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这一年,他们采用国有控股、高管和外来资本参股的方式,成立了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企业中最大的股份制“航母”横空出世。

     第二年的8月,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双门楼宾馆举行“洋河蓝色经典”面市新闻发布会。面市短短两个月,洋河蓝色经典销售额即突破千万元大关,创造了江苏白酒单品销售的历史新高。2005年直升2.8亿元,同比增长269%,2006年,蓝色经典全线突破,销售额预计翻一番,直升6亿元。

     此后,洋河瞬间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后收购双沟酒业组建了苏酒集团,销售额突破了百亿,到2013年,洋河洋河股份公布的业绩快报现实其实现营业收入150.20亿元。

     应该说,从2002年开始,中国白酒行业集体进入了一个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期,洋河的快速崛起算是其中最耀眼最光辉的一个例子,而由此伴生的则是全国糖酒会规模的日益强盛,成为酒行业快速崛起的一面镜子。酒产品也逐渐占据了整个糖酒会的主导地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酒会”。

     也正是这一时期,老名酒企业纷纷开始复兴,以迎驾贡、口子窖、四特、牛栏山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名酒企业也开始逐渐走上中兴的道路,而他们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在全国糖酒会中显露。

     可以说,糖酒会发展到今天,从封闭式、单一的计划需求,走上了开放式、多元化的发展轨道,而他所守望的酒行业也逐渐走向了开放和开明的道路。

     古平向记者介绍说,糖酒会对于中国酒类和食品行业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它发挥的主要是一种调剂的作用,调剂余缺,保障供应,是商品计划的一种有力补充;在今天,它发挥着产销对接平台、营销体系构建平台、品牌宣传与推广平台、信息交流与传播平台、投资贸易合作平台等综合作用。

     此外,随着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强势崛起,相关产品、相关服务正在走向国外,国内一些资本收购国外酒庄,还有一些名优酒类产品占据国际市场,糖酒会作为行业展会平台,也在愈加发挥着国际化的平台杠杆效应。

  “记得2009年春季糖酒会时,为适应进口葡萄酒需求增长的形势,我们开设了葡萄酒及国际烈酒馆,受到普遍的欢迎。”在古平看来,糖酒会的国际化进程,已经迈开了步伐。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打印】 ↑回到页首
上一篇: 《进口葡萄酒相关术语翻译规范》将颁布执行
下一篇: 糖酒会大步迈向未来
中粮集团职业技能大赛暨中粮酒业品酒师竞赛
中粮集团职业技能大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宋南平及全国科技报社长、总编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
Penfolds奔富Bin 389诞生六十周年 珍稀年份垂直品鉴惊
Penfolds奔富Bin 38
刚刚,富邑葡萄酒集团宣布:成功在中国获得“奔富”商
刚刚,富邑葡萄酒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