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见到唐桥时,他的面容一直显露出较为深沉的神情。可以看出,作为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桥最近正在陷入一种沉思的状态。不过,唐桥依然对来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白酒领袖峰会”的意义表示肯定。
6月26日,唐桥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在白酒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我相信,本次中国白酒领袖峰会,提出的‘品质诚实、服务诚心、产业诚信’主题,将对行业回归本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唐桥以往公开的发言内容来看,他一直都是个奉“诚信”为圭臬的人。他曾说过,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企业的生存发展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企业的诚信和社会的诚信。如今,面临激烈的行业形势,诚信更加宝贵,也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的良知与社会责任。”
掌门人对“诚信”的反复强调,透露出五粮液集团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竭尽所能营造诚信经营的企业氛围。
在这次白酒领袖峰会上,唐桥延续了这个风格,他带来的报告主题是《同心同力同向,共谋共担共赢》。
这次调整影响将是深远的
在唐桥印象里,白酒行业从1989年以来,共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调整。
第一次是在1989年,随着全国粮价的放开,以及“名酒名烟不准上宴席”规定的出台,白酒产量从1988年的460万千升下降到1989年的440万千升,中国白酒,尤其是名酒的计划调拔被彻底打破,销售由计划调拔转向市场销售。所有名酒企业乃至整个白酒企业都表现得不景气,各大酒厂都出现了酒卖不出去的现象,但这次调整影响时间较短。
第二次大规模调整期是从1997年开始的,因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和国内发生的“山西朔州假酒案”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从1997年开始下滑,白酒行业总产量从当年的801万千升下降到2004年的311.7万千升,历时7年,到2005年才真正开始出现回升。
“从目前的态势看,白酒业从2012年开始,出现新一轮调整,这是白酒行业第三次较大规模的调整。”唐桥说,此次调整与1997年的调整有相似之处:宏观环境处于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之下,消费需求出现下滑。
唐桥认为两者也有不同之处。此次调整白酒行业本身导致的因素比以前更为明显。当前白酒产能的总体过剩,尤其是明显结构性过剩,对白酒行业来讲形势非常严峻。“这次调整对白酒行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基于对本次调整期影响深远的判断,唐桥认为,中国白酒企业要做相应的调整,与之适应。有两个适应,他认为是当前白酒企业应该首先去做的。
第一,要与世界宏观经济的大趋势相适应。唐桥说:“在世界经济政治正处于大调整、大冲突、大变革的时期,国际经济复苏缓慢、需求长期低迷、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关键因素,都会对每一个白酒企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与这个大趋势相适应。”
第二,要与国家的调控政策相适应。唐桥认为,我们应该看到政府执政的理念,特别是“三公消费”走向公开透明,是大势所趋的,是必然的。随着中国社会日渐向更加现代文明的方向发展,市场力量和法治力量将会明显增强,寻租结构下的白酒消费空间将会受到大幅度抑制。所以,期望“三公消费”恢复到以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国家对‘三公消费’的限制,必将使高端白酒的总体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也将会影响到高端白酒的供求关系。”唐桥分析,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高端名酒的价格回归也是必然的。
行业的发展最终会回归本质
白酒既是一种社交文化性的产品,又是一种嗜好性产品。作为社交文化产品,消费者在饮用时,注重它的品牌、形象和文化;作为嗜好性产品,消费者则注重它的品质、价格和情感。
但以往白酒行业的发展是脱离其本质属性的,例如,过去近十年白酒行业的大扩容就得益于涨价因素的贡献。当前,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高端白酒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白酒的消费量、人口结构和人均饮酒量均比较平稳,因此,靠“量价齐升”的增长方式,来支持白酒行业未来发展也“很不现实了”,也不符合白酒行业长远的发展利益。
因此,我们要看到白酒行业的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白酒行业的产品结构将会向性价比更高的中端价位聚集。
“白酒行业的未来,还是应该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也是白酒企业始终不渝的追求,更是企业对社会最基本的贡献。”唐桥表示,但行业的发展方向,最终会回归理性,回归本质,回归品质,回归性价比。“高端占利润,低端占销量”的“两头大中间小”的产品结构,在未来将会发生转变,而这也是我们优化产品结构的方向。
同时, 唐桥认为,白酒行业需要通过技术的升级、产区的优化、产品结构的调整、消费文化的引导,来推动行业的进步、产业的升级、结构的优化,最终实现其增长方式的转变。
唐桥认为,面对当前 的行业调整,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还应当成为行业发展的楷模,着力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做消费者满意的白酒品牌。同时,在食品安全、白酒文化传播等方面做出榜样。“只有领袖企业做好了,白酒行业才可能稳中求好、稳中求优,才可能通过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白酒行业的整合是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行业整合是大势。针对“应当如何共同推动行业整合”话题,唐桥表示,“要依赖于政策和市场的双驱动”。
在依赖“政策的手”上,唐桥认为,由于白酒行业的特殊性,白酒产业集中度还特别低,我们必然要借助“政策”这只手。
“当然,‘政策的手’不是‘拉郎配’,强制性将两个或几个企业整合在一起。”唐桥表示,我们希望政府或者行业可以借鉴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GMP认证管理的模式,通过从生产规模、窖池数量、生态环境、质量检测设备与条件、食品安全、循环经济等综合方面,建立并完善中国白酒行业的强制认证体系,提高白酒行业的准入门槛,增加白酒企业的淘汰机制。
在唐桥的设想中,用“政策的手”淘汰一部分劣质企业,促进一部分生产规模不大、销售收入不多的企业主动向名优企业靠拢,可有效提高白酒产业的集中度,给行业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将有利于市场的规范发展。
在“市场的手”上,唐桥认为,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通过企业间的有效沟通,通过品牌资源、市场资源、管理资源、社会人脉资源等的有效整合,实现企业间主动的联合与互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最终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格局。
同力共铸白酒行业诚信体系
随着白酒行业的不断发展,白酒企业间原有的竞争关系正在逐渐朝着一种新型的“竞合”发展模式进化。而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之间的竞合,意味着行业正朝着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方向迈进。
出于对这种方向的考虑,唐桥希望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应默契合作,形成企业之间的信赖关系和资源共享,通过提高白酒行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通过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共同将“蛋糕”做大,减少行业间的恶性竞争与不正当竞争。在合作中的竞争又反过来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提升白酒行业的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我们行业内的企业可以存在竞争,但是我希望我们应该从行业本质考虑问题,从行业的发展来谋划大局,在竞争中加强合作。”
2012年7月3日,国务院曾经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在唐桥看来,这个《决定》是为行业带来的一股“东风”,白酒企业应该从此出发,在标准的完善上联手,大力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为此,我们可以探索多种合作方式,如交叉持股、共建行业诚信基金和行业风险基金等,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名优酒企的血肉联系,通过有效沟通,增强行业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能力,提高抵御行业风险的能力,树立积极、正面的行业形象。”唐桥说,从行业发展角度,应该加强合作,通过有效沟通,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提高抵御企业风险的能力,多事之秋,企业之间不应互相指责。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唐桥说,一个和谐的行业发展环境首重诚信。在行业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希望中国的白酒领袖企业强强联手,同心同力同向,共谋共担共赢,以产品标准为基础,共铸全新的白酒诚信体系。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