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中华民族的重大发明,景德镇作为享誉中外的千年瓷都,是中国陶瓷的杰出代表。据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从汉代开始,当时还被称为“新平”的景德镇地区就已经开始烧制陶瓷了。
因为地处昌江之南,新平镇又被称为昌南镇,宋朝景德年间,获赐年号更名为“景德镇”。从此,景德镇就成为皇家陶瓷的御窑所在地,全国各地的名匠也纷纷迁到此处。从元代开始,历代皇帝都会派官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千百年来,景德镇烧制陶瓷的窑火一直燃烧着,也见证着这座千年瓷都的兴衰荣辱。
由于长期的“官窑”背景,景德镇陶瓷产业在建国后的近半个世纪里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注于陶瓷工艺的精益求精,对市场的变化并不敏感。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改制”风吹过,景德镇陶瓷产业陷入了一段低落期。
尽管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不适”,但景德镇毕竟有着“千年瓷都”的底蕴。进入21世纪以后,景德镇陶瓷产业逐渐从低谷中走出,希望重新续写这座世界瓷都的辉煌,让“千年瓷都”的称号更加名副其实。
对于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复兴,景德镇市政府副秘书长、瓷局局长唐良感受颇深。近年来,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成为2012年景德镇工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景德镇市政府对加快陶瓷产业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规划,这让唐良更加确信这座“千年瓷都”早日恢复昔日光彩的前景。
五分之一“端陶瓷碗”
二分之一“享陶瓷福”
景德镇市瓷局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主要的职能是什么?
唐良:景德镇市瓷局成立于2002年,时间不长,但历史传承十分悠久。早在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就把统辖全国贡瓷的惟一官方机构“浮梁瓷局”设在了景德镇。2002年成立之初也是为了重新恢复这一机构,更好地指导全市陶瓷经济全面发展。
瓷局成立后的主要职能包括负责制定全市硅酸盐工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规划,组织拟订陶瓷行业标准,全面指导全市陶瓷行业改革与发展。同时,瓷局还需要拟定行业法规及实施细则,代表政府管理陶瓷行业的经济实体。
在行业生产和经营中,瓷局还需要对市场秩序进行维护,保护知识产权,加强陶瓷品牌建设,组织陶瓷科技孵化器的建设和陶瓷项目申报。同时,瓷局还负责筹办全市的陶瓷经贸交流活动,协办陶瓷交流等,并对陶瓷工业园区建设和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指导和推进,实施陶瓷行业招商引资等。
瓷局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近年来我们也在转变政府职能,十分注重为陶瓷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全市陶瓷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如今陶瓷产业在景德镇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如何?
唐良:陶瓷行业对景德镇经济社会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日益上升,城区人口有五分之一“端陶瓷碗”,二分之一“享陶瓷福”,陶瓷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旅游、宾馆、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有利于人们生活的改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当地政府对陶瓷产业的发展格局是怎么规划的?
唐良:未来的格局规划是通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扩大陶瓷贸易交流、加大招商引资等手段,加快陶瓷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高新技术陶瓷为核心竞争力,以日用陶瓷、艺术陶瓷为主体,陶瓷文化创意为特色,建筑卫生陶瓷为重要补充的陶瓷发展新格局。
对传统陶瓷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是最大优势
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跟其他陶瓷产区相比,最主要的优势是什么?
唐良:作为千年瓷都,我们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对传统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手工制瓷和艺术陶瓷在全国来说首屈一指,由于其唯一性和艺术性,也赋予了其收藏性,这也是世界上经济竞争的大势所趋。
在经济逐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的今天,一件产品能否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个性决定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决定了人们对其的尊重和喜爱程度。景德镇瓷器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以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雕塑为代表的传统名瓷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受到了世人的喜爱,这也是千年瓷都独特的魅力所在。
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留下了许多陶瓷历史文化古迹及精湛的制瓷技艺,这也构成了景德镇独特而完整的历史文化体系。包括古作坊、古窑址、古瓷土遗址、古“瓷校”、古会馆、古制瓷工艺及其相关产业遗存等,都是陶瓷文化的宝贵遗产。
目前,景德镇陶瓷已形成了一个以陶瓷生产为核心,辐射至陶瓷物流、陶瓷教育、陶瓷科研、陶瓷馆藏、陶瓷文化等多领域的陶瓷发展体系,拥有从陶瓷原料生产到产品设计、陶瓷花纸、釉料、模具、陶瓷机械、窑炉、包装以及陶瓷物流、仓储等十分完整的陶瓷产业链体系。
为了巩固景德镇陶瓷产业的优势,政府有什么打算?
唐良:景德镇将致力于搭建完善的产、学、研、用一体化链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这方面,景德镇也拥有难以比拟的优势。比如说,景德镇拥有陶瓷学院、江西省陶瓷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轻工部、省、市陶瓷研究所,国家日用工程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的陶瓷科研、检测、标准化中心,此外还有科技部认可的全国唯一“国字号”的国家新型工业化陶瓷产业基地。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予以支持。我们还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景德镇市陶瓷发展委员会”,以加强对陶瓷行业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和统一规划。
艺术性和实用性
“两条腿”走路
听说景德镇目前“藏龙卧虎”,有很多外地艺术家选择来景德镇进行创作,这说明景德镇对于外地的艺术家是有吸引力的,那么景德镇在营造艺术氛围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还有更系统的规划么?
唐良:“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集各地良工、集天下名窑之大成,这也成就了千年瓷都的辉煌。为了进一步营造浓厚的陶瓷艺术氛围,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陶瓷人才队伍。
目 前,景德镇有国字号陶瓷艺术大师80名,认定国家级代表传承人、省级传承人、市级传承人共275名。同时,景德镇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3000多名陶瓷家和爱好者,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是全国陶瓷工艺美术人才最富集的城市。
景德镇十分支持艺术家创办自己的个人工作室、展厅,也十分鼓励陶艺家走出景德镇到外地去举办个人展览或参加大型展会。目前,景德镇正在逐步聚合传统艺术陶瓷,为陶艺家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打造手工制瓷基地。此外,景德镇正在着力推进大遗址保护和申报世界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的工作,加快建设文化创意新区,以进一步保护陶瓷文化遗址、弘扬传统陶瓷文化。
从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产业集群往往会提出一个鲜明的产区特征,以白酒行业为例,贵州是酱香型白酒为主,四川以浓香型白酒为主,江苏主打绵柔型白酒,山西以清香型白酒为主。瓷业也表现出了这种趋势,比如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浙江龙泉的青瓷,河南禹州的钧瓷等,那么景德镇在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未来是准备继续坚持“世界瓷都”的综合性定位,还是向外传递一个更鲜明的产区特征?
唐良:我认为这两者缺一不可,必须要两条腿走路。这两者也并不矛盾,实际上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些艺术陶瓷也具有实用性,而以法蓝瓷为代表的日用陶瓷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艺术性。
因此,下一步我们将坚定“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打好陶瓷产业主牌”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陶瓷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手工制瓷和高技术陶瓷,弘扬陶瓷历史文化,着力打造国际一流陶瓷品牌,做优做强陶瓷总量,做精做细陶瓷产品,谱写景德镇陶瓷行业新的发展篇章。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