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发展衰落,令人深思,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一、体制不灵活
1995年景德镇国有瓷厂改革之后,数万名瓷业工人,只留下三分之一,失去生计的工人,自寻出路,开窑进行小作坊式生产,导致景德镇整个陶瓷产业的结构不合理。4000多家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很大部分是以作坊的形式存在,而且基本上是生产艺术瓷,日用陶瓷的产量很小,经营战略更加模糊。
二、小富即安的经营意识
景德镇作为传统陶瓷产业核心,民众优越意识、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不愿意改变思路做大做强,缺少龙头企业,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三、人才断层
国有陶瓷企业体制改革之后,老一辈陶瓷人才退休,新的人才又青黄不接,即使有景德镇陶瓷学院,本土陶艺学生少之又少,大量流失,这与景德镇的就业环境和景陶在江西省教育界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四、缺乏资本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直接导致资金链的断层。日用瓷生产的门槛很高,需要厂房、资金、设备,分化了的小作坊企业很少能有这样的投入。
实现景德镇“瓷都”的复兴,下面有三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引进资本,激活体制
潮州长城陶瓷上市融资, 值得景德镇陶瓷行业参考。2010年6月25日,以经营艺术陶瓷为主的长城集团在深圳证监交易所创业板市场上市,募集资金。资金作为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企业上市融入的资金无需归还,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免受国家收缩银根等金融政策影响,且募集资金数大、速度快。
二、为陶瓷加点创意
要想发展陶瓷经济,必须从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入手。深圳包装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创意设计产业的助推。景德镇有千年瓷都的文化底蕴,有高科技产业基地的基础,却鲜与创意产业联合。景德镇应当利用自身陶瓷文 化底蕴优势,与设计力量强强联合,融入现代时尚创意元素,研发出具有文化、艺术、创意的新型产品,引领陶瓷酒瓶行业的创新。
三、人才是景德镇陶瓷崛起的核心
现在景德镇陶瓷人才青黄不接,在人才发展上应当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从艺术品角度来看,沿海甚至国外那种天马行空的设计才是脱离了锅碗瓢盆的真正的瓷艺术品,这是景德镇所法比拟的。景德镇应该输送更多人才到沿海或国外进行深入学习,并引入更多的外来人才,注入理念上的新鲜血液,才能带来焕然一新的效果。
(作者系深圳策动力创意公馆董事长)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