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再一次成了我们这个行业复兴的载体和灵魂。
2012年,白酒行业增速出现了集体性下滑。2013年春节过后,曾经风光无限的高端白酒销售受挫下滑加速,一切迹象表明,酒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产业开始步入了成熟期,增速下滑、竞争加剧、行业调整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显而易见地摆在了所有企业面前。
坚持下去,还是妥协退让;积极面对,还是消极观望……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每一个企业都在做这样一道选择题。
复兴之光
可以预见的是,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中,中国酒业未来的竞争也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白酒企业的竞争将不得不面临转型,简单广告轰炸的效用会越来越小,而白酒内在品质、背后文化的力量将愈加凸显。
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一批优秀企业及强势品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他们成功的原因纵然是多方面的,更重要的是其产品得天独厚的基因及品牌所闪烁着的文明之光。
我们发现,这些企业散落在东方的“两河流域”,与中华文明同源,在磁山、裴里岗、半坡(仰韶)、大汶口、龙山、二里头、屈家岭、河姆渡、马家浜、良渚、三星堆等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现中有着它们的印记。
《华夏酒报》 坚信,这些隐藏在品牌背后的文明之光在未来的竞争中会愈发耀眼,厚积而薄发推动着他们走到行业的前列,带动中国白酒文化回归、价值回归,改变中国酒业的未来。
然而,作为整个行业的一员,《华夏酒报》在这其中又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应该如何肩负一家行业媒体的使命和责任?我们深知,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是业内人,我们是引领者。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看到了希望,也找到了帮助企业再次踏上复兴之路的方向,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目标企业(八家具有复兴基因的酒类生产企业),让更多的业内外人士认识到其耀眼之处,让企业沿着中国文明的印记复兴,让复兴的案例更好地传递,引领企业、引领行业走向更加光明健康的未来。
“穿越文明·对话未来——中国文化名酒复兴之光”大型互动采访活动就此开始, 活动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
为什么会是杜康?
这家自2009年底完成战略重组的企业, 每年的销售收入几乎都在翻倍地增长,在2012年更是成为豫酒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华夏酒报》记者从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书青那里了解到:“杜康的近一半销售收入来自省外,全国经销商数量已经从合并初的200家左右扩充到2000多家,基本覆盖河南各级市场及省外的大中型城市,以及韩国、英国、美国等境外市场等,在国内涌现出天津、深圳等一大批样板市场。”
“历史底蕴是任何营销手段都无法改变的。”洛阳杜康控股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国军则认为,“点燃汽油的并不是那一根火柴,而是汽油本身具备了燃烧的特质。杜康能不能做起来,我们只是99度加1度中的那1度,最大的功劳不是我们,而是5000年的历史和文化。”
2013年4月16日,杜康文化再次被传承和颂扬,以更加时尚现代、更加文明务实的方式。
这一次,《华夏酒报》联合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及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机构,重走中国文明复兴之路,一起探究、解码杜康的产品基因、文化价值,穿越中国文明,点燃复兴之光,对话酒业未来。
杜康是“穿越文明·对话未来——中国文化名酒复兴之光”大型互动采访活动的第一站,我们也期待着下一站。
对话未来
“穿越文明·对话未来——中国文化名酒复兴之光”大型互动采访活动一个重要的议题是“对话未来”。
据悉,此次活动分为上下两个篇章,历时6个月,上篇为“寻找白酒复兴之光”,主要是《华夏酒报》专家采访团走进企业与企业家进行思想碰撞;下篇为“‘新领袖’对话‘未来’”,我们将与企业一起走进大专院校,聆听年轻人的真实想法,让中国白酒复兴的“新领袖”对话酒业的“未来”。
大学里的莘莘学子,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而他们对中国酒文化的认识和看法,也左右着这个行业的未来。
传统的酒类生产企业试图与现代文明社会相融合,如果中国的酒文化要实现代代传承,生生不息,中国的白酒不能再去“被动地等待消费者”,他们首先需要赢得一个群体的信赖和支持——这个群体就是代表着未来的年轻消费者。
我们的论点是有现实依据的,在《华夏酒报》的记者调查中,有部分白酒企业负责人依旧想当然地认为“白酒不需要年轻化”,他们依仗的论据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一定的阅历,他们一定会选择白酒”。
不可否认,这个观点有其客观性的一面,不过,也有其偏颇的一面——一定的年龄是指哪个阶段?对于年轻的消费群体,我们的白酒企业的态度难道不是积极争取而是消极等待?
年轻消费群体是未来消费市场的购买主力,也是下一代消费者的引导者,如何抓住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如何保持白酒消费的活力?这是每个致力于永续经营的白酒企业无法回避的课题,也是整个白酒行业都有责任去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历史给了白酒以传统、厚重、大气的感觉;但另一方面,传统的诉求没能很好地为现代企业服务。一直以来,白酒对现代、时尚的东西“说得少、挖掘得少,研究得就更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白酒与现代生活的脱节、与现代消费需求脱节,白酒业忽视了对消费文化的培养及对饮酒方式的引导。
“在时尚化方面,国际同行应该是中国白酒学习的榜样,中国白酒不要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酒类营销专家孟跃认为,白酒在品牌主张时尚化的同时,传播活动也必须随之时尚化,在引导价值的同时要借助品牌传播营造相应的精神氛围,借以感染消费者并最终赢得消费者。
但现状却是,很多企业在打文化牌的时候普遍“过于生硬”,未能将文化概念融贯到品牌传播的各个层面,结果就是“桥归桥、路归路,文化是文化,产品是产品”,所谓的文化仅仅成了一个孤立的卖点和噱头。
应该说,近期以来酒类市场上产品的滞销,价格的回落只是阶段性的问题,是当前白酒消费低迷的外在表现,也是整个行业面临调整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而文化的传承才是永恒的,最有价值感的。
只有当文化和消费者对品牌的消费体验紧紧联系在一起,并影响到消费者的行为和生活时,文化内蕴才能转化成品牌价值,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和忠诚。
这也是本次活动,我们想达到的一个目的,让中国酒文化变得生动起来,让文化成为下一阶段企业复兴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